“唉”
一聲嘆息,羌王芒中的語氣很是懊惱,“我先前就不該出兵助戰河西啊”
原來是昔日河西盧水支流戰事罷了,大漢在遣歸隨征的燒當族眾時,還錄他們斬獲之功賞賜以及給戰死者豐厚撫恤。
亦令他們歸來部落后,誘發了無數人為大漢而戰的向往。
因為對漢羌一視同仁的舉措已然許多沒有發生了。
如先前還定都在雒陽時的大漢朝,每每發涼州附庸的種羌部落從征,皆鮮有賞賜或死傷撫恤的。
相傳,按朝廷律令應是有的。
但那時候的涼州刺史、金城太守與護羌校尉等人都聲稱沒有。
而今,定都在成都的漢廷是有的。
且被羌王遣去助戰的他們都能帶回來無數資財,若是被漢廷征發而戰或是應募入大漢行伍,想必待遇會更好更豐厚了吧
再者,比起赤嶺日月山以東的郡縣而言,西海委實荒涼且白災頻發、生計艱難。
如此情況下,鄭璞以舉家遷入涼州或漢中等地為誘募兵,依著西羌素以戰死沙場為吉利的傳統,燒當族眾必然會從者如云
雖說,威信甚著的羌王芒中也能將此事壓下、強令族眾不應募亦不會眾叛親離。
但族眾自此離心、相互裹挾棄他去投漢之事將不可絕也。
這便是他不得不允的緣由。
與其目睹族眾不斷叛離而去,尚不如主動畫兵,將族人的流失控制在可承受的范圍之內。
且還避免與大漢的關系自此惡劣。
不管怎么說,他部落現今還分潤著絲路貿易的利益呢
食髓知味之后,哪還能輕易舍棄
“漢廷欲從我部募兵之事,鄭君且莫聲張。”
發了好一陣牢騷的羌王芒中,作肅容道,“我會與部落貴人私下計議,以其他緣由將原先隨征河西的族眾及其家小轉予鄭君安置。不過在此之前,君需依我二事。”
先前隨征的燒當族眾有兩千騎
亦是說,羌王芒中看似輕描淡寫的一言,竟讓大漢添戶兩千
蓋因涼州羌胡雜居的干系,被官府錄入戶籍的黎庶極少。以偌大的隴西郡為例,黃巾之亂前在官府戶籍者不足六千戶,而歷經多番戰亂后的現今已然不足三千戶
故而,饒是鄭璞已略具榮辱不驚的城府,亦忍不住驟然一愕。
將欲取之,必先與之。
彼羌王如此慷慨,所求必多也
“首領忠義,日月可表”
鄭璞先是贊了聲,才輕聲發問,“不知首領所言二事乃何也”
“其一,于鄭君而言不過舉手之勞。”
羌王芒中略歪腦袋目顧過來,笑容有些玩味,“我部與鐘存種羌乃世仇,且彼不曾臣服于漢廷,日后若是我部與之相爭,還請漢廷莫要干涉。”
化外鐘存種羌,是盤踞在賜支河曲以西的部落。
先前因為彼與望曲谷內的參狼種羌結盟,故而被馬岱與燒當種羌合兵擊破,但漢軍出于邊郡安穩的關系,并沒有趕盡殺絕。相反,戰事罷了后,不管是隴西還是西平太守,都私下授予郡內豪右與之互市,暗助彼部恢復先前的聲勢。
為了避免燒當種羌一家獨大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