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待他離去少時,曹叡招人奉來膳食時,便以秦朗至半宿而無案幾遷罪宮人,將左右在候者皆杖三十。
這也是尋常之事了。
曹叡好律法,尤喜揭人之過,不乏以小過論死者。
夏侯玄來得很快。
作為天子儀仗中掌騎從的散騎黃門侍郎,他自然是在朝會之前便提前趕來宮禁等候,領騎護天子儀仗臨朝。
夏侯玄儀表出眾、氣度弘雅,雖然方聽聞今日罷朝而天子獨召他入見,且沿途見許多宮人被杖責,但近前仍顏色不變、依禮參拜。
曹叡見了,忍不住暗贊了聲。
又以他近日折節向學,心中好感大增,乃令人設座且以御膳賜之。
待食罷,方讓他細細將與會李簡所一一道來。
或許是先前聽了秦朗之,曹叡心中有所準備,故而在傾聽之時,對夏侯玄及漢軍在河西設學堂教化黎庶、以弓箭社守境安民、以蜀科遏制豪右侵凌少智弱力者以及輕徭役薄賦稅等善舉并不動容。
就是等夏侯玄說罷后,他緊接發問了句,“以泰初之見,彼李文策入關東后,辭多有譽美逆蜀而直我國在
河西施政之弊,此乃為逆蜀鼓動人心乎彼乃細作乎”
“回陛下,臣與李文策不過一面之會,故而不敢斷。”
當即,夏侯玄起身行禮作答,“但臣竊以為,李文策所乃闡述事實,并非夸大其實。故臣斗膽諫陛下,當務之急非深究彼是否乃奸細,而是以河西為鑒,思慮如何彌補我國政令得失也。”
“善”
聞,曹叡不由拊掌而贊,笑顏謂曰,“聞卿自長安歸后,折節向學、不復空談,今聞卿,果如是也”贊罷,猶輕聲勉勵了句,“卿乃朕譙沛故里,夏侯氏與朕宗族世為婚姻,卿父乃國之干城,卿當勉之。”
此話甫一落下,夏侯玄當即伏拜于地,涕零而道,“臣,必不負陛下之望”
是的,曹叡之不亞于在聲稱,只要夏侯玄保持上進之心,日后他必然效仿昔日魏文曹丕與夏侯尚故事,將之倚為腹心。
其實,夏侯玄不知道的是,曹叡有了這樣的心思,完全是因為魏國如今難敵巴蜀與江東兩線夾擊,又見再無宗室督將鎮邊,故而才生出啟用元勛之后之意。
不管怎么說,論忠節這方面,夏侯氏至少要比其他人更他值得信賴。
“不必如此。”
曹叡親自起身來扶,且是把其臂以示親昵,“此間無事了,且告退罷。”
但夏侯玄不動。
乃是猶豫了片刻,再度俯拜而道,“陛下以勉臣,臣銘感五內,亦不敢求安身而不直。陛下,臣雖位卑人輕,然不敢不憂國,此些時日思得一謀,或能為陛下破賊吳參詳。”
咦
竟要獻策破賊吳
聞,曹叡微訝,側頭見秦朗亦滿臉茫然時,心中不由愈發好奇。
自歸入座后,才頷首而道,“卿且入座,詳之。”
“唯。”
r夏侯玄依入座,將心中所想細細道出。
“陛下,自逆蜀兵出隴右后,日漸兵盛,不日必然來犯我關中。我國已失涼州,兵將不復舊日之銳,若不以舉國之力以赴,恐難御逆蜀西來也。而賊吳與逆蜀互盟,相互策應入寇,令我國不得已兩線作戰,故臣竊以為,御逆蜀必先破賊吳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