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聲稱為魏國驅逐叛賊鮮卑拓跋部,拿著魏國的糧秣輜重出征,竟私下與拓跋力微狼狽為奸共力兼并其他雜胡部落、企圖與鮮卑拓跋部共分河套平原
河套平原如今已然形成了,南匈奴與鮮卑拓跋部互盟對抗魏國的局面。
是故,為了避免安定郡北部的羌胡部落與豪右,有樣學樣的共盟聯合成為一方勢力,或者北上依附南匈奴與鮮卑拓跋部,演變成為魏國雍州的邊患,順勢收復月支城對魏國而言乃是居安思危的遠見。
諸多利好揉在一起,驅兵趕赴臨涇縣的建議得到眾人的附和亦不意外了。
尤其是,現今督兵匯聚在漆縣的各部將率如毌丘儉、夏侯獻以及牽弘等人皆正值壯年,最不乏沙場建功的憧憬。
兩種觀點相持不下,群策群力的軍議亦無果而終。
不過,在罷議后,薛悌還私下讓人將毌丘儉與夏侯獻請來復議。
雖然他乃是此地的將主,但主要職責乃是扼守漆縣,馳援臨涇縣乃是毌丘儉與夏侯獻這兩部兵馬之責。
于情于理,他皆要尊重他們的意見。
抑或者說,毌丘儉與夏侯獻都是天子曹叡親近之人,終有一日是要替代他們這些老臣秉政或牧守一方的。
待扈從引他們二人至,薛悌亦沒有多言。
徑直將陳本的書信轉予他們,隨后便闔目養神。
意思很明顯。
彼此職責不同,如何應對疤璞的入寇他們二人自抉擇即可,他不復置喙矣。
更年輕一些的夏侯獻,看罷陳本書信后頗為欣喜,率先作言道,“有陳休元遣兵來襄助,我等進軍臨涇勝算更大矣”
他就是提出現今便趕赴臨涇縣建議之人。
而他的欣喜,是陳本別遣三千人來助力,可將他建議里危機給抹去了。
對,在漢軍已然進發的情況下,他們趕去臨涇縣亦有危險。
比如被得悉消息的疤璞徑直轉來攔截,兩軍在野外相遇,被迫演變成為不期而戰了。
蓋因他們可馳援的兵馬,乃是以騎兵為主。
六千烏桓突騎,人與馬每日所耗的糧秣是一個非常恐怖的數量。
再算上野外落營的輜重以及箭失等軍械,僅僅依靠五千步卒無法在短時間內結車陣而守;哪怕順利結車陣了,亦會因為步卒太少難以顧全車陣,而令漢軍尋到突破的空隙。
但陳本將三千步卒轉來后,這個問題便迎刃而解了。
“護軍,依我之見,我軍還是兵進臨涇罷。”
在眾人軍議時沒有提出見解的毌丘儉,在看罷陳本書信后,亦終于表了態,“我軍倍于疤璞而無所為,恐傷軍中士卒銳氣、損我國威。”
唉,果然。
聞言,薛悌心中嘆了聲。
在將陳本書信予他們二人過目時,他便猜到了這樣的結果。
乃輕輕頷首,“好。爾等督兵往赴后,若疤璞以兵臨我,無需歸來救。”
但他們才剛剛有了決策,便被斥候傳來的軍情給打亂了部署疤璞竟棄臨涇不顧,督兵入北地郡矣,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