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曹冏之表,有可取之處
帶著御蜀的心力憔悴,曹叡隱隱有了這樣的想法,且讓廟堂袞袞諸公共議此舉是否可行。
自然,也誘發了許多士人公車上書議論此事。
而現今在濟北國逗留的李簡,得聞此事后,便忍不住昂首向天,暗自感慨我入魏所謀之事,時機已然矣
對,就是被鄭璞遣入魏國的李簡,李文策。
昔日以游學掩人耳目的他,經雒陽前往青州北海后,便一直留在朱虛縣,專心聽大儒管寧的講學。
且還趁機揚名了。
被魏國官府勒令不得再宣巴蜀之政的他,將抄錄而來的注釋版千字文奉給了管寧,請其講解其中的荒誕之事。
那時,魏國各州郡皆有了千字文在流傳。
但出于忌諱,從其他渠道得到此文的世家豪族,皆沒有明目張膽的聲稱乃是鄭璞所作,文中的注釋更是缺失無數。
顯然,無有功利之心、為海內所慕的管寧,是不會忌諱這點的。
他看罷注釋版的千字文后贊譽有加。
聲稱那些注釋荒誕,但卻能讓對世間有新奇之心的稚童更容易聽教、更容易受學啟蒙;且還不吝給鄭璞冠上了“天下奇才”的評語。
對于奉書而來的李簡,同樣很欣賞。
乃讓他自講學之側開設蒙學,給朱虛鄉梓的稚童啟蒙。
是故,李簡之名在中原腹心一時鵲起。
待去歲,八十有四的管寧病故,李簡與其他慕名而來的士人同在墳塋前服孝三月后,便折道入兗州。
幾乎是直本著濟北國而去。
因為他處心積慮的“厭勝”人選,繼承陳思王曹植爵位的曹志,就是如今魏國的濟北王。
盛名之士過境,曹志自然會宴請。
但此番與宴之人,除了郡望之家外,尚有濟北相諸葛誕。
卻說,早就官至尚書的諸葛誕,先前因為“浮華桉”被罷黜后,一直汲汲求仕途復起之時。待見到昔日好友夏侯玄因為棄浮夸、尚實務得到天子曹叡重新錄用后,便也開始改前非、折節向學。
沒多久,本就是名士的他,便備受世人所稱贊。
亦在九品官人制的考察之下,重新被舉薦于廟堂錄用。
天子曹叡得悉后,基于對外戰事不順與倍感魏武時期良俊凋零的惆悵,乃既往不咎,讓他試守濟北相。
對此,諸葛誕感激莫名。
亦十分珍惜重新踏上仕途的機會。
更想著做出點功績,能重新歸雒陽廟堂任職。
正值曹冏上表廟堂、誘發魏國是否啟用宗室群議時,他自然也很留心濟北王曹志的舉動。如今,得悉了曹志宴請李簡后,他自發前來與宴亦不足為奇了。
且李簡的言論,令他覺得不虛此行。,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