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而他也死在了亂軍之中。
覺得大勢已去的郡兵,在漢軍的招降下打開了城門,令他求仁得仁。
至此,大漢復舊都
除了潼關與武關之外,全據關中
捷報傳回蜀地時,丞相剛踏入成都的地界,正在天子的陪伴下往先帝惠陵而去。
得悉丞相歸來的天子劉禪,出百里迎接。
他對丞相歸來很訝然。
因為他知道丞相為還于舊都付出了多少心血,所以弗能理解,為何丞相不進入關中、登上長安的城墻呢
對于他的疑惑,丞相只是笑了笑。
有些事情不必說透。
對于丞相而言,有魏延等人進入長安,就足以告慰所有失志興復漢室的老臣了;而兌現當初在先帝崩殂時許下“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貞之節,繼之以死”的承諾,他不能假他人來謁惠陵。就如在出師表中所言的“庶竭駑鈍,攘除奸兇,興復漢室,還于舊都。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一樣,他想親自前來告訴先帝一聲,他不負托孤之重
始于托孤,終于還舊都。
善始而克終,此生才是不復有憾。
丞相沒有給天子講述緣由,只是一味的交代著后事。
如還于舊都后,大漢務必要休養生息,讓飽受征伐之苦的將士休整的機會、讓民生慢慢恢復;比如在他之后,大漢的兵權當如何劃分、執掌中樞的人選以誰更好;還有細細叮囑天子如何做一個明君,等等。
此外,還叮囑了留在蜀地的蔣琬等人以及抽空見了趕來的妻兒。
待到關中捷報傳來,苦苦等候的他也終于可以往惠陵而去了。
先帝的惠陵規模很小,前來拜謁的士庶乘車騎馬至三百步都不算大不敬,但這短短的三百步,亦令早就行走不便的丞相走得很艱難。
前一百步的夯土路,在天子劉禪的攙扶下,拄著杖的丞相氣喘吁吁、汗流浹背;待踏上了石路,百步之內丞相不得不停下休息了好幾次。
此時,天子終于忍不住。
揮手將身后侍從護衛皆遣開后,便在丞相面前矮下了身子。
出聲道,“我負相父過去吧。”
丞相微愕,旋即,含笑搖頭回絕,“不可。陛下乃天子,豈能負老臣哉。”
“先帝曾謂我,與丞相從事,事之如父。”
天子劉禪沒有直身,繼續勸說道,“今我于先帝陵前負相父而行,乃尊先帝之言也,有何不可”
聞言,丞相輕笑出聲。
好一會兒,才輕輕頷首,“好。”
早就瘦削的丞相很輕,百步的距離也很短,正值壯年的天子很快就到了封土陵碑前。
輕輕放下丞相,天子后退一步給先帝陵碑行了一禮后,才對丞相說道,“相父,我在不遠處候著,若相父有事,揮手召我。”
言罷,便返身而去,很體貼的讓丞相獨處。
丞相沒有言語,只是看著他遠去背影的目光很是欣慰。
直身,棄杖,整理衣冠,很艱難的很恭敬的給先帝行禮罷,丞相緩緩坐在了陵碑前,默默的看著“漢昭烈皇帝之陵”字文。
來之前,有許多話語想說,到了以后,一時之間卻不知道從何說起。
沙沙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