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則是基于人心的考慮。
這些人剛臣服大漢不久、首次被朝廷征發作戰,不好將他們用在第一線,以免令他們覺得朝廷乃是將他們當成了消耗品、令他們再次對朝廷離心。
最后,那便是魏延的自信了。
魏延覺得無需他們,僅靠漢軍本部就能擊敗逆魏司馬懿十萬步騎了
原本招他們與戰,只不過是想讓他們給戰事勝負分明后錦上添花而已,而并非是雪中送炭、充當戰事的勝負手。
而魏延必勝的倚仗,不止于來源于丞相與鄭璞的謀畫皆然,更因為兵法所云的知彼知己
然也
看似聲勢浩大、兵強馬壯的逆魏十萬步騎,在魏延眼中,不過是一群插標賣首的土雞瓦狗罷了
想破之,易如反掌
蓋因他知道,逆魏的十萬步騎的致命破綻所在。
彼逆魏士氣與戰心尚存的兵馬,僅止于五萬余雒陽中軍,其余的雍涼各部在往昔的戰事中早就被漢軍擊破了膽氣、早就不堪一戰。
若是有雒陽中軍在一線鏖戰,將雍涼各部裹挾在后并進,這種劣勢不會暴露出來。
然而,一旦漢軍將逆魏的雒陽中軍皆牽制住了,再以一支精銳直插逆魏陣列的腹心,那么,這些雍涼各部將會驚慌失措、一潰千里
此亦是為何在司馬懿督兵趕來汧水河谷以后,魏延在第一時間盡起本部、以三萬五千兵馬的劣勢兵力前來迎戰的緣由。
他要利用逆魏長驅而來、急于求戰的心思,誘使司馬懿將大部分雒陽中軍調撥來迎戰他、企圖先滅掉他。
而如何剩下的雒陽中軍,則是吳班與姜維的職責。
先前姜維分出八千士卒在渭水河谷南岸落營,其目的乃是讓司馬懿不得不留下一些兵力防備南岸,而姜維部的真正意圖,則是趁機趕到陳倉城與吳班部會合,一并出兵往汧水河谷壓去,與魏延部形成南北呼應。
他們兩部合兵有兩萬五千將士,再加上在陽城的趙廣部五千騎兵,足以形成懸在魏軍頭頂之上的利刃。
如此情況下,司馬懿自然會將剩余的雒陽中軍皆調撥來迎戰。
畢竟,對魏軍而言,大漢留在關中的七萬步騎幾乎都出現在戰場之上了嘛,沒有必要繼續留下主力充當機動兵力了。
反正,也不會有什么危險了
即使有,扼守營寨的雍涼兵馬亦足以應對了
事實上亦是如此。
當司馬懿親自督領五萬大軍北上,與魏延部相遇于雍縣城池南三十里時,他便得到了留鎮在汧水河谷東岸的秦朗傳來聲稱漢軍步騎約莫三萬、從西側壓來的軍報。
不過,秦朗還聲稱,自己已然督兵布防,二十日內定不會令漢軍突破防線北上支援魏延部,讓司馬懿放寬心,盡早將魏延部擊潰、奠定此番決戰勝局的基礎。
且秦朗同樣抱著破釜沉舟之念。
在漢軍來襲之際,竟還從本部分出了萬余將士趕去聽司馬懿調度,絲毫不顧念自身的安危,只求司馬懿能盡早破敵。
司馬懿得報后,感慨萬千。
無他,因為他知道秦朗為何如此決絕。
東三郡錫縣堵水河谷的戰事,鄭璞以火攻大破魏征南將軍王昶的軍報他已經收到了。
荊州的兵馬,已然無法將逆蜀丞相與疤璞牽制在東三軍了
亦是說,他最擔心的事情,來了
雖然荊州刺史胡質在軍報中聲稱,逆蜀疤璞與關興很反常的留在武當縣與編縣修繕防御工事,似是沒有進入關中支援的跡象。
但他不信,亦不敢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