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并州離石、介休縣南匈奴部落遣使至,愿復歸漢室,求發兵。
昭武帝問璞,璞以魏失南陽,必增兵河東,非發大兵不可入并州。帝遂罷,賜南匈奴各部以璽綬、寶劍、玉玦等嘉其心。
復炎四年。
五月,逆魏曹叡喪,曹芳即位,璞與大司馬魏延上表請兵,未發,延薨,帝以為不詳,乃罷。
是年大將軍鄧芝亦薨。
復炎六年。
璞以關中靖安,歲無征伐,上表請遷昭烈帝惠陵及葛公入關中,帝從之。
復炎七年,車騎將軍馬忠病故,其時軍功以璞為最,帝欲以璞為大司馬,璞固辭不受。改授大將軍,仍不受,辭曰“臣年四十有八,不乏戎服之日;雒陽與鄴城皆未破,逆魏仍存,不乏積累功勛之時。今無功而居位,于朝廷禮法不諳,亦非臣所愿也。”
帝知璞性剛,乃止,復問伐魏之事。
璞以為可行,曰;“復雒陽,先破河東。”
帝稱善,以璞為中都護,督姜維、王平、句扶、柳隱、傅僉、蔣舒、黃崇七軍走禹門津入河東。
魏聞,遣秦朗將步騎六萬來援。
璞將兵臨稷山亭,分四千兵以王平戍董亭,秦朗避而不出。
魏將蒲忠、王經屯桑泉城,欺王平兵少,將兵襲之。王平帥厲將士出戰,大破之,甲首八百余,由是魏兵皆不復言戰。
相持月余,天已寒,璞尋戰無果,乃自守皮氏,遣姜維督句扶等人北上先取并州諸郡縣。
魏并州刺史諸葛誕告急于秦朗。
朗疑此乃璞誘己兵出之計,亦不敢多分兵,唯遣文欽將萬余人北上援之。
與句扶道遇于臨汾城外,大戰數時辰,不分勝負。
姜維引兵至,文欽乃退兵保絳邑。維圍臨汾,別遣柳隱、傅僉、蔣舒北上,拔平陽。
此時諸葛誕督兵入河東,乃入楊縣而守。
隱驅兵困之。
誕見秦朗弗能救,又以兵寡難久守,乃令部將蔣班詐降,約舉火為號內應趁夜開東城門迎漢軍入。
柳隱知其詐,允之。
以兵付傅僉走西門,自多樹旌旗,將兵千人臨東門。
入夜,蔣班舉火,隱以鼓角應之,兵不動,如此數次,諸葛誕以為謀泄,遂止。魏軍士卒操戈旦夜未眠,人人疲憊,會僉自西門襲之,弗能擋。
遂拔楊縣。
蔣班斷后而死,誕亡奔歸并州。
傅僉不舍,急掩之。
至介休,南匈奴部落將兵伏諸葛誕,殺誕將焦彝,迎僉入。姜維得聞,以柳隱督蔣舒屯介休,遣傅僉入離石令南匈奴易幟。
復炎八年。
三月,姜維拔臨汾,往困絳邑,文欽焚城走,退守鐵剎關鐵嶺關。
維往顧,見關隘險峻、急切難下,乃作書傳璞言士卒疲憊、糧道過長,不利于戰,璞省,修表昭武帝求罷兵屯田。
帝允之。
璞留柳隱、傅僉、蔣舒屬姜維屯臨汾,分王平戍禹門津,自將句扶、黃崇歸關中,屯左馮翊臨晉。
復炎九年。
六月,璞染疾,日漸篤。
昭武帝聞,晝為減膳,夜為不寐,中使醫藥口食之物,相望于道。
八月,璞臥榻不起,帝乃遣羽林護璞歸長安養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