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的昱晴川,真是跟現在的四胞胎太像了。
“看什么?”昱晴川扭轉兩下身體,還蹦了一下,“劫財劫色我都沒有!”
“噗!”
酈慎行忍俊不禁,直接笑噴。
金暮黎踹出一腳:“誰特么瞎了!”
昱晴川旁跳躲開,撅臀拱胯嘿嘿樂:“沒踢著!”
金暮黎:“……”
酈慎行笑得沒了平日的穩重形象。
“趕緊把你家傻子領回去,”金暮黎如此說,腳卻繼續往山上走,“別時間一長,把善水都帶傻了。”
酈慎行的嘴角半天沒合攏:“好。”
昱晴川跟在最后面:“我才不走,我要在這里等我干閨女干兒子。”
金暮黎笑了起來。
道教宮觀多修建于環境清幽或地勢險要之地,且位處名山,流風國有一點與異空間相同,那就是天下名山也被道教分為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七十二福地。
這種選址方式,主要是受天人合一、陰陽五行等觀念的影響。
為了達到清靜無為、離境坐忘的修煉要求,他們多在自然環境中選址建觀,偶爾處于鬧市,也會亭臺樓閣、水榭廊池,用廣林樹木營造出自然脫俗的宮園環境。
但因現實需要,周不宣和善水都認可了并不符合尋常要求的道心山,這里既非人跡罕至,也沒有難登之高,唯如嬰觀坐北朝南、負陰抱陽,供奉神像的殿堂等主要建筑處在中軸線上,配殿則對稱分布。
如嬰觀乃朝廷出資,玉璽蓋章,其規模自然不會太小。多進院落縱向延伸,層層遞進,在散發清香的樹木掩映下,很是養心悅目。
經過寫著正本清源的龍虎殿、供奉護法鎮山神將的靈官殿,拜過三清、玉皇、紫微北極大帝、南極長生大帝、勾陳上宮天皇大帝、承天效法后土大帝四位尊神,以及三元大帝,一直贊嘆有聲的酈慎行最后站在了天道殿。
天道殿里幾乎空無一物,既無神像,也不供奉香火,只四周擺滿各種散發清雅幽香的奇花異草。
墻面上則刻滿經文,面朝殿門的那面墻刻的是“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另有“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圣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天地之間,其猶橐龠乎?虛而不屈,動而愈出。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每面墻的經文都不多,且每段經文的下方,都極為貼心地刻上白話版譯文和評析。
比如芻狗的特殊功用是祭祀,一旦完成莊重祭祀,它就沒了特殊意義,恢復本真,棄踏焚燒。
天地本身沒有情誼可言,也沒有任何偏好,所以它的力量是巨大的,誰都無法抗拒與控制。
天地之間是空虛的,如同巨大風箱,充滿元氣。
在風箱中不斷流動的元氣無窮無盡,用之不竭,雖然看不見、摸不著,卻無處不在,主宰萬物。
我們應如天地圣人那般,把自己視為心中空無一物、才能因此而包容一切的大風箱。
包容萬物,才能海納百川。
心的容量如同無窮無盡的大風箱,才能毫無掛礙,既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也不會被外物所影響,對人妄下斷論……
“道心山不僅與眾不同,善水道長還開了天道殿的先河,”引頸觀看、仔細閱讀的酈慎行開口道,“以后各大道廟宮觀怕是都要或效仿,或增設,將天道殿建在最高處。”
金暮黎聳了一下肩:“隨他們。”
昱晴川的注意力則在花草盆景上:“這些小樹修剪得真漂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