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與眾臣議政,忽報京郊酬勤皇莊出事。
一夜之間,負責管理皇莊的太監、旗校、跟隨死了三十多人。
長公主大怒,立令錦衣衛督查此案,待抓到兇手,嚴懲不貸。
可結果,罪魁禍首卻是毒蘑菇~~他們閑來無事,打些野味,燒烤的同時,燉鍋蘑菇湯。
誰知,采的竟是沒有可疑氣味或味道、看上去極像可食用的毒蘑菇。
為了查清案情真相,錦衣衛特請惠民醫院院長周神醫前往鑒別。
周院長看過現場鍋里沒吃完的蘑菇后,又找到兩顆被中毒者打翻、沒來得及入鍋的蘑菇,斷定正是外貌相似、有毒和無毒極易混淆的褐黑蘑。
死于自采毒蘑菇的案情一發布,蠢蠢欲動的各方悄然熄火。
準備大肆哭鬧、加倍報復的死者家屬,也沒了對象。
雖說此案相當于自殺,賴不著誰,但長公主還是下令特發撫恤金,以慰活著的人。
這一舉動,被部分不知內情的學子稱為善心。
然而,令人沒想到的事,撫恤金發下第二日,死者家中便被盜賊洗劫一空,連個碎銀渣都不剩。
偏偏,上告時,所有家屬都不敢吐實情,畢竟,有太多見不得光的財物,不能被知曉。
可瞞著瞞著,還是暴露。
死者生前擅作威福、肆行武斷的各種惡行被百姓揭發,他們不相信縣衙,直接聚在刑部門口。
長公主難以置信,命徹查。
三日后,四處走訪然后緝拿的錦衣衛將詳情稟報:負責管理皇莊的太監、旗校等人沆瀣一氣,不僅逾界強霸民田,還在經過皇莊的路上起屋蓋房、搭橋立關,私自收取來往費用,山匪般搶奪民財……
產業既失,稅糧猶存,沒了田地的農民本就衣食無著,偏還要繼續付租納糧,徭役不少半分。
被逼之下,饑寒愁苦的人們或連同兒女一起賣身為奴,或趁夜逃走,淪為流民與賊寇。
隨著案情大白,長公主會像斬殺皇親國戚一樣秉公處置、絕不手軟的言論快速發酵與傳播,參與活動的受害百姓越來越多,被迫繳納買路費的商人也有部分加入進來。
果然,這回,衙門里的人,不敢再強行驅逐、包庇懈怠,不僅死死隱藏自己眼中的看不起,還把他們迎進公堂,代筆寫下訴狀。
事情鬧大,不僅朝堂上下無人不知,連京都市民都無人不曉。
到此地步,能力再大,也紙包不住火,壓不下。
長公主下令繼續查,無論皇莊管事們的背后有何靠山與倚仗,都給揪出來。
畢竟能進皇莊撈油水,其身份都不會簡單。
御史劉喬等人的下場,眾官歷歷在目,長公主眼中的冷酷與殺伐,對政務的熟悉練達、措置裕如,讓人再也無法生出“鄉野窮品”的想法。
這哪是來自宮外的土姑娘,分明是皇上親自培養的攝政王。
于是,慣會見風使舵、趨利避害的涉案大臣,沒一個引咎自責,伏闕待罪,反立即選擇棄卒保車。
遠房親戚怎么了,血緣拐了幾道彎怎么了,一旦重刑之下受不住,瘋狗般將他們死咬不放,讓長公主知道自己常年收受好處,就她那毫不留情的心腸,不死也要扒層皮。
“可惜了,”妘宇然嘆氣,“這么好的機會。”
“即便查下去,也傷不了那些人的根本,”周不宣道,“事情都是管家或其他下人做的,官員沒有親自沾手,即便降罪,也死不了。”
“而且太監最大的依仗其實是皇帝,”金暮黎道,“背靠這么大的山,欺壓百姓、魚肉鄉里很正常。”
“啊,所以查來查去,最后還是雷聲大,雨點小?”妘宇然有些氣惱,“明明那些銀子都進了個人私囊,大家告半天,卻白忙一場?”
“不白忙,”魏庭枝安慰道,“腌臜玩意兒都死了,家屬也遭了殃,巧取豪奪這么久,卻落得人財兩空,且良田也還給鄉民,并每家每戶補償耕牛一頭、谷種三十斤,外加十兩銀及各種務農工具。”
“最重要的是,通過大換血,皇莊管理權落到了百里釗手中,”金暮黎看向對面,“如今,管事人的挑選,又由周不宣說了算,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