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長的隊伍走進甕城,穿過拱極門,從青石板路上踏到了城外黃土路上,
好在細雨打濕了路面,但卻沒有把路面澆透,整個隊伍踩到路上不但沒有揚起灰塵,也沒有將路面踩得泥濘。
蘭子義見終于出了城,終于出了口氣,接著又搖搖頭笑了笑,心中自嘲何必草木皆兵,哪怕他們的談話被人聽到又如何。
李敏純見到蘭子義搖頭,問道:
“衛候是替那些挨了庭杖的大臣抱不平嗎?如果是那樣的話何必要笑呢?”
蘭子義發現自己的表情被人抓到了,解圍的說:
“我確實覺得幾位大人挨了庭杖不應該,但各位大人堵在拱極門前的時候不就應該想到這一點嗎?”
李敏純說道:
“衛候的意思是幾位大人是故意挨打的?”
蘭子義說道:
“不是故意,只是知道自己行為的結果而已。”
吳幽思接過話說:
“對皇上而言,讓德王籍田是板上釘釘的事情,問題的重點不是德王去不去,而是何時去,上次確定德王籍田時軍機處是點了頭的。諸位大臣們要做的是在王爺籍田之前搜集證據證明王爺不是儲君的合適人選。夜長夢多,要是在晚上幾天恐怕真要被朝中的幾位大人給推下去。”
蘭子義耳朵聽著兩人的對話,眼睛看著道路兩旁的風景,細雨蒙蒙之中農夫們頭戴斗笠在田間忙碌,初春的江南楊柳依依,野花遍地,伴隨著蒙蒙的細雨花香草香時隱時現,飄忽不定。蘭子義看著風景,觸景生情,想到自己入京前壯志凌云,入京以后時間雖然不長但卻路途坎坷,心懷壯烈但卻沒有機會一展身手,自己的理想就像是雨中的花草一樣,雖然散發著微微的香氣,但哪怕是細雨微風也都面臨被吹散的危險。
蘭子義想著出神,說道:
“桃紅杏翠柳添芽,烏去燕歸鵲還家
但見西風飛楊柳,不見楊柳念黃沙。“
李敏純道:
“衛候是觸景生情,想念故鄉美景么?”
蘭子義答道:
“只是感嘆年華易逝,歲月蹉跎罷了。“
吳幽思笑道:
“衛候年紀輕輕反倒感嘆年華易逝,真是奇怪呀。“
蘭子義答道:
“如果每天活著的都是一個樣子無論還剩下多少年月都只是重復而已,那樣的日子過與不過都是一樣的,哪怕還沒有經歷但結果已經確定其實對人們而言時間已經流逝了,根本談不上擁有,所謂的年紀輕輕也只不過是一種錯覺,你從未老去過,因為你已經死了。“
吳幽思聽完若有所思,笑著說:
“看來衛候心中憤懣已經到了相當程度,在德王府不過短短幾天就攢下這么多怨氣。“
蘭子義看到田間不少農夫放下手中工作望著不斷行進的車隊,指著這些人說道:
“吳先生多想了,子義并非牢騷滿腹,只是性情容易傷感而已。你看那些農夫,一年四季在田間辛苦,每天重復著同樣的工作,同樣的生活,辛辛苦苦也只能勉強茍活,對他們而言我們這些人到底算是什么呢?一群不用勞作就能吃飽飯的人?一群衣著華麗不知所謂還要因為自己是天下風尚的人?還是說是一群被農夫們擔起來抬著走的人?子義哪里會有什么滿腹牢騷,這些站在田里仰著脖子看著我們的人才有牢騷、“
李敏純說道:
“沒想到衛候軍鎮出身心思竟然如此感傷。不過相比于衛候所想的這些東西,我更關心的是為何田間有這么多農夫?籍田難道不該讓人都過去瞻仰嗎?“
吳幽思答道:
“往年確實會召集村社父老到田里觀摩,今年事起倉促,比原定的時間早了不少日子,人已經來不及召集了。不過就算是往年,召集的也是鄉中耆老,不是所有人都去的,田間有人勞作很正常。“
這時戚榮勛突然說道:
“沒想到王爺竟然沒有讓人把這些農夫都趕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