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對了。人永遠無法做好準備,總有你控制不了的事情會發生,不知道并不可怕,知道自己不知道就會努去知道,可怕的是因為自己不知道而止步不前。重要的不是你接受過什么訓練,重要的是你有意愿,那種主動出擊,贏得勝利的意愿。“
蘭子義聽著深吸一口氣,再看張望時看見的已經不是一個賦閑京城的老人,而是一座大山。
蘭子義看著張望,眼中滿是敬仰,說道:
“子義當然有那破陣殺敵,建功立業的意愿,也愿意為此想盡一切辦法取勝,但主帥是德王啊。“
張望聽著不屑的哼了一聲,說道:
“就德王那德行,還統兵?要是德王上次籍田的時候像點樣子,這次也用不著皇上為他強行立威。“
蘭子義問道:
“那依太尉之見,這次誰該帶兵出征?“
張望笑道:
“我大正駐軍雖多,可要說能統軍作戰,決勝千里的就三個半。我一個,你爹一個,戚準一個,御馬監的魚朝恩算半個。至于年輕一代的將領,都還沒從死人堆里爬出來,誰知道呢。不過經此一戰,衛侯說不定有這個可能。”
蘭子義說道:
“太尉過獎了。
太尉說的三個人還好理解,半個又是為何呢?要魚公公在外監軍多年,刀鋒舔血也不是一次兩次了,為何張太尉只把他算半個?難道是瞧不起他是個太監?”
張望說道:
“只有內臣看不起別人,哪敢有人看不起內臣,衛侯可不要胡說。
我說他算是半個正是因為他監軍出身的緣故。
作為監軍他要考慮的是統軍將領的忠誠,部隊的紀律和士氣。打仗本身是交給將軍的。他魚朝恩監軍幾十年嚴刑峻法鎮的邊軍腿軟,沖鋒陷陣也的確膽色十足,可是運籌帷幄,排兵布陣他真的會嗎?所以有將才帶兵,他做監軍自然是事半功倍,但讓他統軍只能說是中規中矩吧。“
蘭子義聽罷嘆道:
“如果真是這樣的話,恐怕這次連中規中矩都做不到了。“
張望聽蘭子義這么說只是看了看蘭子義,沒有接這話茬。
張望說道:
“老夫已經老了,衛侯為什么說這種話我不知道,也不想知道。衛侯這次來我這里想必該問的都已經知道了吧?”
張望這話聽著像是送客,其實也只是想岔開剛才的話題,蘭子義直到張望只是想避嫌而已,否則剛才也不必說的那么眉飛色舞。
蘭子義說道:
“子義還是覺得這次出征兵少,心里沒底。”
張望聽著哈哈大笑,說道:
“京城九營去了六營,手里有這些兵,要說圍住賊寇那是不夠的,但要說打贏那是綽綽有余。”
蘭子義問道:
“此話怎講?”
張望答道:
“你以為打仗是拼人多,街頭痞子斗毆嗎?若是不能合理組織陣型人再多也只是擠作一團,外圍的人被亂刀砍死,里圈的人被活活擠死。
流寇雖多可說白了也就只是一群烏合之眾,趁勢而起聚在一起,行無部伍,戰無陣法,只要逼他們出城,排好陣勢打過去就好。衛侯出身北邊,只要帶上兩個輯虎營從左右兩翼插到賊寇后側就已經贏了一大半了。賊寇一無弓弩,二無火器,輯虎營全是具裝重甲,哪怕不饒側翼,從正面直接沖都能贏,根本不用擔心“
蘭子義笑道:
“太尉說著輕松,子義一介書生,哪里能打的這么隨意?我看是太尉自己想這么打吧?”
張望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