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塞爾維亞的軍隊不算多,”尼古拉插嘴道,“但勝在武器有質的不同。”
安塔妮亞瞥了他一眼,而他很坦然的回望過去。
此前他一直回避了武器的改進,不是因為他不會,只是因為他不想。但如果涉及到真正的戰場,對敵人的仁慈就是對自己的殘忍——塞爾維亞能夠從土耳其的殘暴統治下獨立出來,靠的可不是他們的善良。
安塔妮亞點點頭,轉頭對發報員說:“那請您發給巴黎吧。”
[如您所見,風暴已經來了,將軍。]
片刻之后,收報機的立針在紙條上飛快地扎出孔洞。
[法蘭西靜候您的命令,陛下。]
“既然如此……”安塔妮亞深吸一口氣,環顧四周,“那我們就開始吧。”
在這個不可思議的冬日,這里正進行一個不可思議的會議。分散在普魯士軍隊各個方向的人們通過從未存在于世的技術,將零散的力量聚集起來。
“……對了,”她忽然想起什么,“不能忘記我們北面的大鄰居。”
安塔妮亞平靜地說:“請給葉卡捷琳娜二世送個信吧……我想,我的禮物,她應該不會拒絕。”
……
普魯士是一個彪悍的國度,后世的歷史會這樣記載。
僅僅在18世紀,它就不止一次同時與數個國家作戰,其中最為出名的是兩場戰爭。
在七年戰爭中,它原本已被逼到絕境,最后卻因俄羅斯的王位更迭而奇跡般地起死回生。
但在十多年后的另一場戰爭中,它似乎沒有了這樣的好運氣。
那場戰爭歷時四個月,被后世稱為神圣羅馬帝國之戰。
原本的起因是剛剛統一的神圣羅馬帝國入侵法蘭西,最后卻發展成了與七年戰爭無比相似的局面——被并入腓特烈二世麾下的奧地利軍隊倒戈,與法國和塞爾維亞軍隊一起,對普魯士展開了圍攻。
最為巧合而諷刺的是,這場戰爭的結束和七年戰爭一樣,與俄羅斯的角色密切相關——
據說,在腓特烈的軍隊被逼得撤出法國,回到德意志邦聯的境內時,他派人去找俄羅斯的葉卡捷琳娜求助,要求她履行此前兩國簽訂的聯盟條約。
女沙皇的軍隊最終來到了戰場上。
可他們從波蘭-立陶宛東部出發,很快就占領了東普魯士。
“請告訴腓特烈二世陛下,”據說,那位女沙皇是這樣回復信使的,“我很欣賞他,但更欣賞他的領土。”
正如十多年前普魯士被要求來解決奧地利與俄羅斯之間關于波蘭-立陶宛的爭端時做出的回答一樣,她已經和這場戰爭的另外一方達成了一致,瓜分普魯士。
“請他安息吧。他領土上的子民,我們會替他照看好的。”
作者有話說:
參考哈羅德·坦伯利《腓特烈大帝與約瑟夫二世:18世紀的戰爭與外交》。</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