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其他大部分朝官不同,阮天富是一個真真正正的“中立派”。
沒有背景,天吉三年中的進士,在地方歷練五年后調回京城,然后便一頭扎進工部,七年來官職沒有任何變化。
為官者若是寒門出身,其實一般都會選擇依附于某個大的勢力,好為自己的仕途減少一些阻礙。
但阮天富卻不愿如此,所以他才在七年之中寸步不前。
對此阮天富并不在乎。
因為能入京做官,并且還擠得進朝堂,他已經就很滿足了。
而既然于仕途再無任何奢望,那么保持中立無疑便是最好的選擇。
即便上不去,但最起碼也掉不下來。
更關鍵的是,不論發生什么大事他都可以性命無憂,不會因為某一派的覆滅而陪葬。
當然了,阮天富知道亂世之局無人能獨善其身的道理。
不過他既然掌控不了時局,但卻可以掌控自己遠離“風暴”中心。
就像現在。
當朝堂上百余朝官都在為自己的命運心驚膽戰時,阮天富卻可以站在最后一排的角落里淡定自若。
不論是他的身份還是他現在所站的位置都無比安全。
所以,阮天富甚至還有心情東張西望的去觀察同僚們的表情。
有人平靜,有人慌張。
有人憤怒,有人膽怯。
有人的官服已被冷汗浸透,有人在不慌不忙整理著官帽
小小的太和殿此刻就像是一座戲臺,上面站滿了各式各樣的角色,準備共同出演一場史無前例的大戲。
而雖然同樣站在人群之中,但阮天富此刻卻更像是一個觀眾。
他輕輕打了個哈欠,將重心從左腳換到右腳,終于找到了一個更舒服的看戲姿勢。
然后。
當身后殿門慢慢關合,寧文均自屏風之后現身時,這場大戲便也正式開場了。
天吉十五年,十一月初四,卯時一刻。
寧文均出現在太和殿中,但并未如往常一樣站在面向龍椅的第一排,而是挺身立于龍臺之上,直面著面前共計一百一十八位文武百官。
幾乎是一瞬間,太和殿中便變得鴉雀無聲。
然后,在向屏風后側看了一眼之后,他便開口進行了一場長達半個時辰的演講。
這場演講中,寧文均義正嚴詞的說出了若干寧永年曾做過的“兇暴”之事。
其中包括但不限于殺死許士興,逼迫許家造反;屠順親王滿門,使得蜀州陷入大亂;一手策劃了原州城慘案,令兩百萬大寧百姓于一夜之間慘死
在將這些事悉數說完之后,寧文均簡單總結自己的爹根本不配為人皇,甚至連人都不配做。
而他早已對此深惡痛絕,所以便下令魏賢志借兇君離京之時舉旗起義,只為還天下一個真相。
當然了,寧永年這般兇君自然也不能再做大寧的皇帝。
所以他這位唯一的皇子,便只能暫時擔起重任、臨危即位,領導大寧子民走向正確的道路
如果拋開那些有的沒的廢話,以及為了烘托氣氛而說的豪言壯語,那寧文均的整篇演講基本就是說了這么個事情。
而阮天富雖然聽得驚愕,但其實打從寧文均消失一夜后又安然無恙的出現在太和殿的那一刻起,他就已經猜到了這位皇子要篡位了。
好家伙。
別人造反都是打著“清君側”的名義,你倒好,直接來了個“清君”
雖然阮天富相信寧永年確實做過那些事,但哪個君王又沒有做過點見不得人的勾當呢
以這種理由篡位
也不是不行,最起碼算是給了天下一個交代。
但對于寧文均能否篡位成功,阮天富卻持懷疑態度。
古往今來,想要篡位一般來說需得滿足四個條件。
第一,篡位之人必須得有皇室血統。
第二,篡位之人必須得有足夠的武力控制京城,最起碼也要控制住皇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