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0,
念夏提著食盒進來,擺在了桌子上。
漆黑的烏木食盒,描了金邊,四周骨雕春夏秋冬。
顧云錦一看就笑了“又是郡主送來的”
“是啊,”念夏也笑了,把一封信交給顧云錦,道,“送來了這個,把前回留在這里的食盒給拿回去了。”
顧云錦支著腮幫子直笑。
北三胡同受災的那天,壽安郡主與長平縣主先后腳使人來探望,沒有空手上門,拎著食盒來的。
等她搬到了珍珠巷,兩人也不時送些東西給她。
送禮要禮尚往來,那兩位似是不愿意讓顧云錦這個收禮的人有什么負擔,回回送來的都是吃食。
御膳房做的,或是府里做的,又或是街上哪家出名的鋪子做的,數量不多,圖一個新鮮。
顧云錦想,就這些東西,她若是備正兒八經的回禮,反倒顯得刻意,不像是誠心交友了。
因而,她也不送旁的,學著那兩人,挑些市井小食、小玩意兒,或是寫張箋紙,講從前聽過的各種趣聞逸事。
顧云錦從食盒里取了塊棗泥山藥糕,一面吃一面看信。
壽安郡主很喜歡她上回寫的那樁偷酒猴兒的逸事,洋洋灑灑寫了一通,從山海經里的典故論證到了酒的品種,看得顧云錦笑得停不下來,手上的糕點都險些掉到桌上。
講故事有人捧場,還與她有來有回地討論,明明只是她以前在嶺北莊子里聽人說過的不知真假的逸事,到了壽安郡主這里,卻比學子們寫的文章都值得推敲分析。
這樣的壽安郡主,當真是可愛極了。
信的最后,壽安郡主與她說起了自華書社的事兒。
詞會是書社一月一次的慣例,只是這一回,似是也打算請姑娘們品一品詞。
上回品字會不歡而散,阮馨不歡迎她去書社,顧云錦也放言不參與其中,可照信里說的
“他說,若阮老先生給你下帖,你只管去就好,旁的不用管,而我已經收了帖了,我與你一道,我們只管說故事,不理其他。”
信上的這個“他”,毫無疑問,指的是蔣慕淵。
顧云錦抿著思量。
阮老先生好端端的給她下帖子做什么
即便是送來了,顧云錦亦是不愿意去的,哪怕被人說不識抬舉也好,斤斤計較也罷,反正這些名號她早就背在身上了。
可蔣慕淵如此交代了壽安郡主,顧云錦就覺得,阮老先生的帖子一定會來,而她,不如也去書社看看。
她相信蔣慕淵,他說的備的,一直都是準的,也一直都是在為她安排的。
果不其然,翌日一早,阮老先生的帖子就送到了。
老先生沒有半點遮掩,似是也不在意阮馨和阮柏的態度,讓小童大大方方送到珍珠巷,沒一會兒,京里就傳開了。
顧云錦看帖子,上頭只說欣賞她的字,并沒有提及之前不悅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