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還很稚嫩的中學時代,云深曾經跟同學嘗試過一個課題在盡力不借助現代技術的情況下,重現對人類文明進步發揮過重要作用的20個關鍵發明,列文虎克的顯微鏡自然位列其中。在云深他們為如何磨制一塊標準透鏡而困擾不已的時候,給他們做指導的物理教師大笑著給了他們一本圖冊,夾著書簽的那一頁就是列文虎克留下來的顯微鏡實物圖。
列文虎克,堪稱天才的發明家,雖然第一個發明者不是他,但他親手制作的顯微鏡是他最為知名影響力也最大的作品。他留給后人的顯微鏡鏡片放大倍率高大120到270倍,能夠觀察到一微米大小的生物。而在他之后的兩百多年中,不知有多少人向他學習,沒日沒夜地磨制類似的鏡片,卻無人能夠達到他的高度。如果云深他們老老實實去磨玻璃,結果和那些苦逼的磨鏡專家也不會有什么不同。
因為這種直徑24毫米,放大倍率遠遠高于普通教學用顯微鏡的鏡片,根本不是磨出來的。
雖然真相很坑爹,不過云深他們還是把這種顯微鏡做了出來。具體過程是這樣的,云深拿了一根玻璃棒,握住兩段,在火上燒烤中間的部分,在那段玻璃被燒軟之后,把它拉長拉細,然后斜著將它放在火上小心地繼續,融化的玻璃汁會向下流動,在末端凝成一滴明亮的玻璃珠。
列文虎克的顯微鏡,就是這種玻璃珠。
即使已經過去了十幾年,云深對這個實驗的印象還是非常清晰,沒有花多少時間就把這種顯微鏡做了出來,裝上鏡架之后就完成了這個世界上的第一部顯微鏡。初步完成的作品雖然色差問題比較嚴重,不過平均150的放大倍率,已經足夠人們看清楚河水中生存的諸多雜物。雖說天氣已經變冷,原蟲之類的微生物還是有的,見識過的大部分人都會對此留下深刻印象。而經過數次澄清和過濾的水看起來確實干凈了很多。
當初云深只說過不準人們飲用生水,沒有具體解釋過原因,現在無需使用語言,事實證明一切。
在凈水工程開始規劃的時候,云深原先只打算建一座水窖就夠了,只是后來才為了配合另一個計劃而修改成水塔,因為動力一直是個問題。云深能夠任意調動數以千計的勞動力,青壯年的人數很不少,但這些熱情的人們能夠成為工人卻做不了工匠,而且云深要做的東西,再熟練的工匠也未必能夠完成。
機械是必然的選擇。應對現實需要設計的機床比人工要精確得多,教會人們控制它們比從頭開始制造學徒也容易得多。但機械是需要動力的。
蒸汽機云深不會這么妄想。河水的動力用來加工木材或者沖壓磚坯那是沒問題,但要把河水的動力接入工房,數百米的距離讓這個設想連考慮的價值都沒有。經過第一次寒潮來襲的大風停息之后,云深爬上磚窯的煙囪中段位置,在那里測過了風速。內陸地區就不要指望有沿海水平的風壓值,不過一定程度的風力還是可以的。云深打算建造一架風車為即將安裝在某間工房中的車床動力。不過冬季多高壓天氣,建造風車的話,在某些時候可能無法足夠的動力,有些時候又有可能被大風所摧毀,不過云深和技術組的人談過之后,這些已經習慣接受新事物的人們都認為有比沒有好。
因此水塔和風車連接了起來。但云深的設計并未到此為止,有了一定高度的水塔,自來水工程只要解決了水管問題就沒什么困難的了,但那些積蓄在粗壯塔身之中將近兩百立方的水,云深并不打算讓它們就
作者有話要說又跳票了,抱頭。
htt:ost69432這是列文那個顯微鏡的真相地址,第一眼見到那個門把手的時候,我整個人都o╰o了。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