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邏隊在巡視部落的途中探知到這些部落首領真實的想法,并將它們記錄下來發回工業城時,正好呼應了同奧比斯王都和新瑪希城的開拓支隊所作的階層分析報告。雖然愚蠢的表現形式不一,不過人們已經通過這些報告發現,不管在工業城之內還是之外,他們要面對的是一樣本性的對手。
這種類同既在人們的預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依靠強制教育和潛移默化改造這些部落首領也許是可能的,畢竟不是所有的部落首領都這般不知好歹,還有相當一部分人沒有參與這些謀劃,還愿意長住工業城體驗新生活。但凡事就怕對比,在看到開拓支隊的成果后,幾乎所有衷心追隨術師的人類和獸人都覺得在那些冥頑不靈的家伙身上費力氣不太值得。因為他們不僅又老又頑固,還一肚子的壞心腸。一塊朽木的用處是塞到灶下而不是拿去鍛造。
其實工業城對部落人的浸染和轉變已經讓許多人意識到一件事,那就是工業聯盟的發展可能要以部落的衰落為代價。雖然無論是部落首領自己,還是他們那些被工業城侵蝕了頭腦的后輩不敢也不能想象的是另一個可能部落的消亡。
工業城的強大已眾所周知,作為聯盟的一員,大多數部落人也感覺到他們的生活得到了明顯的改善食物變多了,夭折的孩子也少了,冬天慢慢地不那么難過了。但幾乎沒有人認為部落就不需要繼續存在了。不好說這種認識究竟是因為他們對部落的依戀,還是只是出于生活的一種習慣,不過總是被人忽略的事實是
已經不止一個部落在形式上消失了。
撒謝爾作為部落存在的痕跡已經被工業城徹底覆蓋;撒希爾三分之一的成員在海岸鎮,三分之一在造船廠,還有三分之一的人在海上和河上;坎拉爾部落的領地上也建起了新城。成千上萬的部落人主動或被動地遷入這些完全嶄新的居住地,他們混居在一起,逐漸習慣術師制定的諸多規矩,一邊艱難地學習一邊享受其中的充裕物資和清潔便利。在那些從工業城學習和工作回來的年輕人影響下,許多部落人也開始渴望得到這樣的舒適生活,然而由于工業城的某些規定,只有族長和長老們有權力從工業城獲得各種建筑材料,讓那些學習過建筑技能的部落人為他們建造堅固又高大的住宅,普通的獸人只能離開部落,前往那些圍繞著貿易點正在建設的新居住區,通過勞動為自己爭取到一片能夠建起新住所的地基。有一點不太公平的地方,就是新居住地的普通住宅時常比族長們自建的新居更快完成,并且質量更好。
盟約要求盟友允許部落人在聯盟內自由遷徙,他們可以居住在工業城,也可以居住在部落,也可以居住在任何一個新的聚居地一般指的是由工業城主建的新居住地。然而肉眼可見的事實是,從部落遷出的人口比從那些新居住地回來的多得多。不能適應新秩序的獸人只是少數,雖然他們往往會在開始時感到不習慣,但他們經常能得到新居住地的管理者的幫助,他們為部落人準備食物,引導他們熟悉居住地內的生活設施,給他們分配牲畜的圈舍和草場,醫藥,還分擔照顧那些未到去工業城學習年紀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