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來后他就給學生放學了,然后社員們也下工了。
今天下工早,因為要來買平價糧。
不用糧票的平價糧對社員們來說如同珍寶,下工后顧不上換衣服,紛紛挎著籃子、拎著袋子便來了。
聽濤居旁邊的庫房排起了隊,一群人興高采烈的討論:
“真有平價糧啊?這不年不節的發平價糧,挺好。”
“是王老師拖關系買來的,大學生還是好,有關系。”
“大學生肯定好呀,聽說王老師一個月開支一百塊!”
“一百塊?中央領導也就一百塊吧?這么多呀,怎么能花的了?”
“有媳婦就花的了,王老師還沒有對象吧?這下子好了,我妹妹也沒有對象……”
王憶忙活不過來,他找了王東喜和劉紅梅來稱重,王新釗自告奮勇要幫忙。
于是他讓王新釗、王丑貓和兩個大孩子裝糧食,自己算賬收錢。
不用問買多少,王東喜已經根據隊里各家各戶的情況分好了額度。
王憶這次帶過來的糧食不少,一個強勞力能分二十斤的口糧指標,一個孩子能分五斤。
這些口糧吃不上幾天,但混著海帶海藻一起吃也能撐些日子。
婦女老人們買上糧食高高興興離開,王東喜喊道:“磨盤都緊著點用,各家各戶注意點,不缺糧食的先讓讓缺糧食的。”
王憶帶回來很多玉米,這得用磨盤磨成玉米粉來吃。
他想起自己這里也有玉米粉,是他來學校第一天王東峰送給他的,足足二十斤,如今一點沒動。
正好他看到了愁眉苦臉的隊長老婆黃小花。
黃小花領著孩子在抹眼淚。
王憶明白她的意思,她想獲取一些同情,給家里想辦法支取口糧。
本來就有她家的份兒,不過不能白給,否則消息傳出去人心會亂。
古人說的好,不患寡而患不均。
王憶對她招招手說道:“嫂子,我這里還有二十斤的玉米面,給你家也留了五十斤的高粱米,你們家先記賬吧,等發了工分讓我大哥過來算賬。”
黃小花擦著淚說道:“都怨我、都怨我,我要不是輕信人,我家就不用、就不用欠外債了!去年剛把外債打上,好容易從牙縫里摳出五十塊!”
“都怨我,都怨我!”
“我命不濟,成分不好,一輩子不好……”
王憶安慰她道:“嫂子別這樣說,只要人在家在那就一切都在,錢沒了可以再掙,千萬別因為沒了錢而想不開!”
“家里還有錢。”隊長的小兒子王豐收說道。
黃小花急忙說道:“老五別瞎說。”
她又給王憶解釋:“家里真一分錢都沒了,干干凈凈,不過有一些老錢。”
“當年我結婚家里成分不好缺糧少錢,就用長輩留下的老錢給我壓箱底,圖個好看,總比空著手要強。”
一聽這話,王憶精神一振:“老錢?是古代的錢幣?”
黃小花說道:“不是,是咱建國后的錢,早就不讓用了,我打聽過了,銀行都不給兌,六幾年的時候就停兌了。”
王憶來了興致:“你說的是第一套人民幣?”
黃小花說道:“是吧?咱不知道第幾套,反正早就不讓用了。”
王憶問道:“你家里那些錢,是不是金額都很大?一張錢上幾千上萬的?”
黃小花說道:“嗯,是,我小時候都是用這樣的錢,后來銀行往回收,一萬塊兌一塊的收。”
王憶說道:“那你給我帶過來,我也給你按照一萬塊兌一塊的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