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厲害了!”
聽到這話婦女和老人們趕緊湊上來看熱鬧。
王憶不想出這個風頭。
特別是如今劉大彪已經完犢子了,他不需要號召力去吸引大眾眼光關注紅樹島。
這樣他還是安靜點吧,現在他的念想就是找機會跟海子拉上關系,然后多開解開解他,盡量保住這位二十世紀末的文壇新星。
于是他對婦女和老人們擺手:“沒什么事、沒什么事,就是我寫了一點東西發表在報紙上了,不值一提、不值一提。”
秋渭水卻有些崇拜他了,主動握著他的手腕說道:“王老師,這可不是不值一提,《新民日報》是大報紙,能在這上面發表詩歌已經很厲害了。”
“而且我讀過你這首詩歌了,王老師,你、你寫在我心里了。”
說這話的時候,姑娘多少有點羞赧。
但看向王憶的目光火辣辣的。
這首滿懷希望卻暗含悲涼的詩歌引發了她的共鳴。
她突然明白了自己為什么愿意來天涯島。
原來她也想要有一座房子,去面朝大海,去看春暖花開……
‘從明天起,做一個幸福的人。喂馬、劈柴,周游世界。從明天起,關心糧食和蔬菜。’
這首詩開篇便引發了她的共情。
曾經那些昏暗的日子里,她多么想做一個幸福的人,沒人知道她童年和少年時代的遭遇,沒人知道她曾經看到過一個什么樣的世界。
可是她都不知道什么樣的人生是幸福的。
王老師這首詩讓她有所感悟,喂馬劈柴做家務,去放眼世界、去關心身邊吃的用的,人生本就很簡單。
她握著王憶的手腕,一時之間心情激動而滿心柔情。
這個男人很懂我!
王憶讓她眼神整的有點心里發毛。
哥們是教師不是教皇,你別用這種眼神看我啊。
他看到上來湊熱鬧的婦女老人越來越多,趕緊拉著秋渭水拎著信封離開:“有信哥,幫我把東西都送到多寶島啊,我地址和聯系人已經寫清楚了,我不送你了,再見。”
婦女老人們便圍住張有信打聽:“王老師干什么了?”
張有信欽佩的說道:“王老師成作家了——《新民日報》你們都知道吧?”
島上社員雖然識字不多,但對報紙挺熟悉的,以前外島要掃盲,于是就讓教師領著他們讀書看報,所以知道《新民日報》的權威。
看到社員們紛紛點頭,張有信說道:“王老師寫的東西被《新民日報》給發表了,寫的是詩歌,寫一個字人家報社就給他一毛錢,他寫了167個字人家就給他16塊7毛!”
社員們紛紛發出驚呼:
“太厲害了,王老師還是個作家啊!”
“我就知道詳文家這娃了不得,有文化,絕對有文化,你們想想他說的評書,多好啊!”
“可是這太厲害了,他寫一個字人家給他一毛錢?真的?”
“張同志是吃公糧的,他還能說錯?寫一個字人家給一毛錢,寫一百個字給十塊錢。”
“寫一萬個字的話……”
“給一千塊!”
“十萬個字,一萬塊,萬元戶啊!”
“難怪王老師給學生吃糧不收錢,他是萬元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