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他只是個普通外島民辦教師,哪有能力能發動起關于紅樹島野生動植物保護的話題?
于是他就想了個招,先寫幾首詩歌給各家報社,把自己這個外島海洋詩人的名氣給打響。
之所以選擇《面朝大海春暖花開》也有他的考量,第一這首詩歌明面上確實跟海洋相關。
也符合他的人設:大學畢業,只想面朝大海看春暖花開,所以回到了家鄉來報效家鄉。
當然這首詩抒發的是詩人對幸福生活的向往,而內核是孤獨凄涼之情——這也符合外島的情況。
王憶可以解釋為自己向往幸福生活回到了家鄉,卻發現家鄉落后而貧困,因此為鄉親們感到難過、傷心。
除此之外他選這首詩另有一個念想,他自認為這個想法足以抵消他剽竊海子詩作的罪惡感:
他想嘗試著利用詩歌跟這首詩原原作者取得聯系,進而跟他成為朋友,好好開導一下他,避免他的自殺。
《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的原作者海子在寫下這首詩后兩個月多點的日子便臥軌自盡!
這件事發生在89年,而今年的82年海子已經出道了。
于是王憶以海兒的名字也出道了,想著盡量制造點偶遇讓自己跟海子取得聯系,進而成為朋友,改變他對待人生的態度。
海子的臥軌著實是現代詩歌文化領域的一樁痛事。
這是個才華橫溢又善良的六零后。
得到王憶的默認,秋渭水拿過報紙朗誦道:
“從明天起,做一個幸福的人
喂馬,劈柴,周游世界
從明天起,關心糧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她用抑揚頓挫而激情昂揚的腔調讀完了這首詩。
其實這首詩應該平緩有些悲情的朗誦。
不過這年頭的社會風向是積極向上的,咸魚、躺平、潤等文化在當前的時代是沒有土壤的。
秋渭水將這首詩讀完,一臉震驚的看向王憶。
稍微文化素養的人讀完這首詩即使沒有感覺多么優秀,也能品味出一點它那非凡的味道。
這首《面朝大海春暖花開》以樸素明朗而又雋永清新的語言,唱出一個詩人的真誠善良——即使是陌生人它都真誠的祝愿道你要“在塵世獲得幸福”。
秋渭水呆呆的看著王憶說道:“這首詩與晉代文學家陶淵明的《桃花源記》相仿,說的都是一個世外桃源,那么溫暖、那么明朗、那么充滿希望。”
“可是為什么我讀完了后,卻感覺心里頭有點難受、有點悲涼?”
王憶感嘆道:“因為人類情感的盡頭,總是悲劇!”
秋渭水聽后輕聲說:“王老師,你真是太有才華了,不光會寫歌,還會作詩,你是一位詩歌作家呀!”
王憶低調的擺擺手:“偶爾有點感悟,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其實并非是我有才華,是恰好有那么一個瞬間,我的感情和靈感與這首詩的意境進行了交融,沒什么了不起的。”
張有信高聲說道:“你會寫一個字一毛錢的詩歌這還沒什么了不起?王老師,我看你是太謙虛了,你謙虛的過分了!”
“我沒有!”
“你有!”
“真沒有!”
“你就有!”
碼頭上有不少婦女和老人戴著草帽修補漁船破損處,他們聽到了張有信的聲音問道:“張同志你在嚷嚷什么呀?王老師怎么又謙虛了?”
張有信激動的說道:“王老師當作家了,大作家,他在《新民日報》發表了一首詩歌,他寫一個字人家報社就給他一毛錢,他寫了167個字人家就給他16塊7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