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憶這邊陷入沉思。
孫征南和徐橫的話撥弄了他的心弦,在他的記憶之海中掀起一道風浪。
他依稀記得自己好像在賣豬肉的時候也曾經指點過一個男人去鵬城討生活……
就在此時山路處突然傳來了歡呼聲:“發梁了、發梁了!”
王向紅抬起手腕看看時間,臉上露出期待之色:“好,到好時辰了!”
上梁前的準備工作開始了,發梁。
發梁應該叫伐梁,按照傳統來說,上梁第一步是選梁,選一根樹木當木梁。
選完之后要在樹上掛紅布、掛鞭炮,等到適合伐木砍樹的好日子再來把這棵樹給砍斷,這個過程是伐梁。
不過因“伐”與“發”同音,本意是伐木做成梁,但外島的老百姓為了討個吉利就稱為發梁,意思是上梁大發。
大膽領著建筑組一群魁梧壯漢喊著號子、踩著沉穩沉重的腳步從山路走上來。
八條漢子抬起了一條粗壯結實的大梁。
大梁木在中間縛上了一塊紅布,梁上貼著一塊紅紙,上書“上梁大吉”四個遒勁有力的大字。
黃有功看著這四個字撫須微笑。
這是他的杰作。
等到他們從山路走上山頂看到了學校教學樓,便換了個號子喊起了上梁號:
“梁頭發的千年富,梁尾發的萬年長。借問行東,要富要貴嘍……”
“一要大丁發萬口,二要家宅平安,三要百生結千生,四要皇皇發福,五要五谷豐登,六要……荷葉、魯班、楊公祝慶后,財丁興旺萬年長長長!”
天涯島上好些社員圍著發梁漢子們,學生們更是積極的跑前跑后。
他們知道上梁之后自己的教室就算建成了。
他們知道自己馬上就有亮堂堂的新教室可以用了。
就是自己在圖書里、在電視電影里看到的那種城里同學能用上的樓房新教室。
所以他們比大人還要著急建筑的進程,當今天終于可以上梁的時候,他們比大人還要開心激動。
他們不是為了喜糖喜饅頭而忙碌,是為了自己的新課堂在忙前忙后。
這種時候大人自然要比小孩更忙,外島有俗語,叫“做屋打船,晝夜不眠”。
不管是蓋房子還是打新船,這都是生活中最忙碌的事,今天上梁,島上熱鬧非凡,不少社員忙得團團轉。
大梁送到,這時候一些老人便去教學樓的大門兩側張貼對聯。
但對聯還沒有準備好。
只是教學樓的大門口準備了一張長桌,長桌上放了筆墨紙硯。
接下來輪到黃有功出場。
他像模像樣的學古人的架勢,走到桌后一手提起筆一手握著鐵皮酒壺,仰頭‘咕嘟咕嘟’就是一大口烈酒。
烈酒入喉他大喊一聲‘好’,用嘴巴抿了抿毛筆尖,飽蘸墨汁后抬筆就是龍飛鳳舞:
建新屋事事如意順順順,起大梁步步高升發發發。
這幅對聯拿走,他又提筆寫下一幅新對聯:
巍巍學府進文氣,雪天螢席出狀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