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更得靠專家,人家專家做出來的標本都是用游標卡尺去測量標本的各部位尺寸的。
標本制作是一門科學!
不過他出錢把這只雙髻鯊的魚皮和填充物都給處理好了,分類帶回了天涯島,今天要做的就是給它進行組裝。
沒辦法,真要從頭做標本的話他頂多做個小魚的,鯊魚的他做不了。
這雙髻鯊太大了!
到了下午上課時間,王憶讓學生們小心翼翼的將雙髻鯊標本各部分從聽濤居里抬了出來,開始進行組裝。
但他之前牛逼已經吹起來了,說自己是設計師、是行家,這會不能簡單的當個組裝工。
于是他就抖擻精神開始各種講解,拿出過去一年講課所練就出來的口才忽悠學生們:
“各位同學有所不知,鯊魚看起來兇勐殘暴、彪悍威武,其實它們都是軟骨頭……”
照例,他從自己擅長的理論知識開始入手介紹鯊魚,先介紹一個冷知識讓學生們產生興趣并轉移興趣,這樣才能給他后面的雞賊組裝工作提供掩護。
介紹過鯊魚的軟骨頭特性他又開始長篇大論:“各位同學,這制作標本的步驟是很簡單的。”
“首先將處理完的魚皮放入盆中,用酒精啊福爾馬林啊這些東西給浸泡它個三兩小時。”
“之后把魚皮組裝好進行填充,填充物主要是石膏呀棉花呀這些東西,簡而言之就是要用石膏一類的做出模具,相信這個大家都會做,再用棉花一類的進行填充,這個大家更會,對不對?”
不等學生們回答他繼續說:“最后給魚皮進行縫針和定型晾曬,這樣一個標本就完成了,怎么樣?是不是已經學會了呢?”
他講解的這個步驟是沒問題的,不過這不是專業制作標本的步驟,是民間的愛好者常用方法。
用這個方法可以做小魚的標本,做雙髻鯊這種大鯊魚的標本可不行。
學生們哪知道這些?
他們就是感覺王老師說的很有道理,然后他們仔細想了想,好像并沒有學會制作標本的方法。
不過這個不要緊,王憶跟出海作業小組進行了聯系,接收了一批魚給學生們練手。
這些魚是大黃魚、老板魚、大馬交魚、金鯧魚等福海常見魚。
他要給雙髻鯊制作幾個配角,光一個雙髻鯊標本孤零零的,沒什么意思。
但這些配角標本不是全魚標本,是魚骨標本,它們不是軟骨魚,魚骨處理后可以更方便的做成標本進行保存。
簡單易行。
卻也不是一天就能完工的。
王憶先教導他們小心仔細的給魚去除內臟和剔除肌肉,然后放入百分之零點六的氫氧化鈉溶液中進行脫脂。
這個過程耗費了一個多小時,給魚剃肉且不傷害魚骨并不是簡單事。
時不時就有學生唉聲嘆氣。
王憶不用看也知道,這肯定是把手里的魚給玩壞了。
脫脂時間長,至少要一兩天的工夫,于是等到給這些魚做過脫脂,那課程后面便轉向了組裝雙髻鯊標本。
雙髻鯊的魚皮已經處理好了,只要在里面按照順序放入填充物即可。
這工作很簡單,但制作這些填充物卻很不簡單。
還好翁州是海濱城市有水族館,而水族館里有相關的專家,這才能聯合出手幫王憶做出個標本來。
填充物送入魚皮內就像是拼圖搭積木,干癟的魚皮逐漸被撐起來,接下來王憶讓很會縫衣服的招弟、來弟等幾個大齡少女給縫制了開口。
鯊魚皮已經進行了上色。
等到缺口縫好,王憶再領著學生給它外面上一層防腐防曬的清漆之后,雙髻鯊標本制作完成!
這個標本不愧是大師之作,不光完整還有神韻,它整體追求一個‘活’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