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時之間大灶前都是‘嘶嘶’的聲音,接著是吧唧嘴的聲音和幸福的感嘆聲了:“好香!”“好吃!”
新鮮的薺菜用開水煮過撈出來又剁得細細的成菜沫,豬肉則切塊,它們彼此混合、互相依偎,靠菜油的調劑而水乳交融。
肥豬肉和薺菜在春天更配哦,比下雨天和巧克力還要配,它們是絕配。
薺菜這東西特別能吸油,而肥豬肉往往過于油,這樣它們搭配在一起可以解決豬肉的油膩。
另外薺菜終究來自山野地頭,它們是野菜,有清新滋味也有土腥味,恰好豬肉的香味可以壓制住這種味道,讓二者很好的中和成一股新風味。
清新中有肉香!
學生們在隊伍中大口大口的吃著包子,吃的眉開眼笑,心里滿足。
鐘瑤瑤見此提醒他們:“記得趕緊吃菜啊,這個豆腐羹你們肯定沒吃過。”
包子皮做的挺厚實,這也是要提供菜肴的原因。
沒辦法,薺菜需要的油和肉太多了,如果包成皮薄餡多的好包子,那后廚要被生產隊批評為浪費和奢侈了。
這時候有一道菜肴正好搭配,而且這菜肴是羹,不是純粹的菜,很適合配厚厚的包子皮。
豆腐羹用淀粉勾欠——用的不多,淀粉比面粉可珍貴呢。
對此王憶頗為感慨。
國家發展是真快,八十年代淀粉是糧食中的奢侈品,所得不易;而在下個世紀的二十年代,國家都有能力用二氧化碳合成淀粉了!
教師們的包子和豆腐羹都已經提前送出來了,王憶招呼教師們洗手吃飯。
祝晚安洗手的時候問:“王老師,這些水就是四組的澹化設備給生產出來的嗎?”
王憶說道:“不是,澹化設備生產出來的水用來澆地了,開始春耕了,先用澹化水來澆地吧。”
他給秋渭水舀了一碗豆腐羹。
這豆腐羹做的很好,很見功力。
只見青綠色的湯中有薺菜末混著小小的豆腐塊,勺子一搖,白色在綠色中翻騰,有如綠浪翻滾飛白魚。
薺菜很嫩豆腐也很嫩,一勺進嘴里便是入口即化,吃的人是滑熘清爽。
教師們吃的贊嘆不已:
“行啊,這一口舒服,滋味很清新,真是春天的味道。”
“薺菜還能這么做?這怎么做出來的?我家里用薺菜燒過湯,結果出來的是一碗黃湯。”
“是,漏老師的手藝沒的說,這薺菜豆腐羹是色香味俱全。”
漏勺聽的他們得夸贊聲過來說:“哈哈,其實這事說起來簡單,只是咱們老百姓不怎么用薺菜炒菜,都是用來包水餃做包子,所以不太了解。”
“薺菜炒菜有個要素,就是得保持住菜的本色,這個綠色不光是為了好看,還是為了好吃,有沒有清新香味跟是不是綠色有關系。”
“要保持住這股綠色,關鍵在于火候和技術,炒的時候要干凈利落,大火高溫要擅長顛勺,三下五除二就得炒好,然后趕緊放大盤子里晾開。”
“你要是炒的不夠干脆,或者沒有攤開晾一下,那這菜就完蛋了,薺菜一下子就成黃色了……”
教師們聽的恍然大悟,祝真學帶頭進行夸贊:“世事洞明皆學問啊。”
黃有功一聽這個我熟啊,他立馬說:“確實如此,這就是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王憶眉頭一轉,覺得這波夸獎不對勁,便趕緊說:“這就叫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
接下來輪到徐橫了。
徐橫愣了愣,豎起大拇指說:“牛逼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