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先前上島的人好奇的看他們忙活,看到他們帶著一堆牡蠣離開后忍不住了,問道:“你們是在這里找蠣蝗蓋子回去蓋房子嗎?”
牡蠣殼子很堅硬,個頭大小可以搭配,確實可以蓋房子。
沙井地區被稱為牡蠣之鄉,他們當地便有牡蠣殼子當墻壁蓋房屋的傳統,跟外島的海草房一樣,都是先民流傳下來的生活技能。
帶著牡蠣返程,快要到傍晚的時候,王祥海指揮著勞力們開始收網。
頓時,嘹亮豪邁的號子聲響徹海上:“噯唷嗬!老兄弟,加油哇!再來一個大啊大網頭!”
最終也沒有大網頭上來……
小黃魚的產量越來越拉垮了。
返程中社員們對這個產能很不滿意,王憶出于好心沒有告訴他們:
不管是小黃魚還是大黃魚,今年產量都是未來四十年最好的一年。
不過他們今天收獲也不止小黃魚,還有一堆亂七八糟的雜魚,還有王憶他們收集來的牡蠣。
漁船回島,夕陽落下。
正好有最后一抹余暉灑在海面上。
夕陽晚照。
帶給海面一片溫柔的金紅色。
此時正有好些漁船來到天涯島,不少是傳統的木質帆船。
船尾有人搖櫓,船上有人說笑。
小小的船身,在金紅的海面上蜿蜒出一圈圈波紋,逐漸蕩漾到了碼頭上。
這都是外島的漁民,他們是來看電視的。
春分之后溫度回升,前幾天的倒春寒是最后一波寒流,所以現在晚上已經可以待在室外了。
王憶決定明晚開始放電影。
放去年剛上映的《奇門遁甲》給老少爺們開開眼界!
他們的船停下,四周的人紛紛笑著來打招呼。
不管是外隊人還是本隊人,笑的都非常坦蕩。
漁民們在海上搖櫓放網干的是苦差事,但他們知道現在大包干了,自己努力勞動就能給家庭換來更好的生活,所以一天辛勤勞作之后,大家伙臉上總會洋溢著笑容。
忙碌一天,該歇歇了。
王憶覺得這也是23和83這兩個年代不同之處。
83年代的生活水平很差,真是能吃飽穿暖就已經讓人感到幸福了。
也正是如此,王憶感覺現在的人比未來的人更容易滿足、更容易獲得幸福感。
幸福感應該是比出來的,這年頭漁民們眼界低,很多人半輩子沒去過縣城,他們知道的就是自己身邊一畝三分地的情況。
在他們眼里彼此過的都差不多,所以只要能吃上一頓細糧吃上一頓肉菜就會感覺幸福。
不過這里在場幾十號人,如果讓他們知道23年代的生活水平、生活壓力,那讓他們選的話,除了王憶其他的估計都會選23年代。
王憶喜歡這個年代,是因為他有23年代的支持,屬于站著說話不腰疼……
所以不管在23年代還是83年代,王憶都不會輕易去批評某個人或者某一群人的生活態度,他是盡量去幫助別人。
因為他牢記著一句話:每當你想開口批評別人,千萬不要忘記,這個世界上并不是所有人都具備你的優越條件。
勞力們兵分兩路,一路收拾漁獲海鮮,一路扛著裝牡蠣的箱子去洗刷。
跟著王憶出海有好飯,這是島上所有人的共識。
今天吃的就是牡蠣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