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大明亡于黨爭絕對是夸張之詞,但是大明黨爭之烈絕對是大明亡國的一大原因,雖然說如今大明尚沒有出現黨爭,可是文官集團一家獨大的局面已經形成,再發展下去勢必就是黨爭。
不得不說大明的文人真的很厲害,先是同武勛爭,同心協力,借著土木堡之變一舉將在朝堂之上同他們并肩而立的勛貴集團搞死搞殘,徹底的打壓下去。
沒了武勛集團的約束制衡,文官集團迅速膨脹,逼得天子不得不重用宦官,於是文官集團便繼續同宦官集團相爭,鎮壓了宦官集團之后,放眼朝堂內外,天子、武勛、宦官皆已無力同他們相爭,于是再無敵手的文官集團便開始玩起了窩里斗,內部分裂成幾大派別,生生的將黨爭發展壯大,上演了明末赫赫有名的黨爭大戲。
其中最有名的當屬東林黨,而東林黨便是由東林書院而發展壯大,最終成為主導朝堂乃至主導大明走向的一股強大力量。
看王陽明出神,李桓微微一笑道“好歹也是傳承了近千年的古老書院,雖幾經封禁,但是幾度起復,底蘊仍在,陽明先生可愿同李某一同感受一下此間書院之千古文化魅力。”
收回思緒,看了李桓一眼,王陽明輕嘆一聲,一邊跟著李桓走進嵩陽書院,一邊道“陪你走上這一遭,也不知對這嵩陽書院而言,究竟是福還是禍。”
李桓聞言忍不住笑道“太上曰福禍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是以天地有司過之神,依人所犯輕重,奪人所算”
此句出自太上感應篇,以王陽明之博學自然再清楚不過其中道理,也知道李桓說這話的意思。
所以說王陽明原本的憂慮隨著李桓這話一出越發的深了幾分,原本明媚的陽光,竹林掩映的庭院,乃至那成群結伴的文人士子,在王陽明眼中仿佛漸漸的多了一層陰霾之色。
李桓一身勁裝打扮,而王陽明也是隨意著裝,在這盡皆青衫長袍的書院當中可謂顯得極為另類。
因此當二人走進嵩陽書院,登時便引來了四周不少文人士子的側目,甚至沒等二人走進書院幾步,便有幾名身著青衫的士子沖著二人大步而來。
一萬字大章送上,晚上還更新,能求個月票打賞不。
s推薦好友520農民精品上架新書重生2008我閱讀能賺錢沐陽重生2008,正值風華正茂,左擁漂亮女友,右握閱讀系統。單女主,主打實體工業,無套路輕松文。
天才本站地址。小說網閱讀網址,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