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后,一隊人進入了登封縣境,三百錦衣衛與百余甲士自有安排,而李桓則是帶了十幾名錦衣衛并王陽明師徒二人,一行人縱馬奔著嵩陽書院而去。
嵩陽書院乃是天下有名的書院之一,雖然說早些年朝廷為了打擊天下各大書院的影響力,嵩陽書院幾度遭到毀禁。
可是自成化朝末期開始,嵩陽書院便開始再度發展起來,尤其是在孝宗皇帝在位十幾年間,嵩陽書院在文官集團的扶持之下,蓬勃發展,一躍成為天下間有數的大書院之一。
進入這些書院有名士教導,更有朝堂致仕的官員宿老任教,有師資、有人脈,以至于許多學子紛紛前來求學。
漸漸的在朝堂之中隱隱形成一股潛在的學院勢力,可想而知這些學子在這里求學,互為同窗,若是有朝一日能夠高中,入朝為官,這便是天然的同黨啊。
大明開國自朱元璋起便大力推動科舉教育,雖然說朱元璋對于官員無比苛刻,但是對于教育的重視絕對是千古罕見。
甚至不惜給予這些讀書人以極高的待遇乃至特權,經過上百年幾代君王的努力,大明在教育方面較之歷朝歷代絕對走到了巔峰。
不過自朱元璋開始,歷代帝王也是一直不遺余力的打擊書院教育,因為歷代帝王很清楚,這種教育方式絕對是滋生朋黨的溫床。
嵩陽書院在這種情況下四度遭到毀禁,不過在經過孝宗時期的大力發展,如今的嵩陽書院占地廣袤,建筑群落遍布,四方求學之士成百上千,怕是絲毫不下昔日嵩陽書院巔峰之時。
李桓就那么站在嵩陽書院入口處,看著那成群的求學士子結伴進出,一切是那么寧靜、祥和。
突然之間李桓看向正在打量著嵩陽書院的王陽明道“陽明先生,你說大明自太祖開始,幾代帝王封禁地方書院,此舉是對還是錯”
王陽明顯然是沒有想到李桓突然之間問他這么一個問題,一時之間就算是王陽明也有些遲疑起來。
書院存在的好處自然是能夠更好的教書育人,為國家培養賢良之才,這顯然是書院的好處。
畢竟以往各類典籍在民間極其罕見,讀書人想要尋一本書都要前往高門世家求取,那個時候書院的存在顯然為許多求學的讀書人了良好的讀書環境。
有鴻學碩儒指點,有堆積如山的典籍可以翻看,書院的存在絕對是大大的促進了文化的傳播與發展。
然而隨著造紙術、印刷術的完善,再加上大明經過上百年不斷的完善、發展各級官學教育,已經徹底的解決了讀書人求學的困難。
這個時候書院的存在也就沒有當初那么重要,反而因為極有可能會成為滋生朋黨的溫床而被朝廷禁毀。
李桓看著王陽明那一副遲疑猶豫的模樣不禁笑了笑道“想來先生你心中也明白這書院的存在于我大明究竟是利還是弊了吧”
王陽明一聲長嘆道“可是書院的存在本身是沒有錯的,錯的只是其中的人罷了”
李桓聞言不禁心中暗贊,不愧是五百年僅出的圣人,顯然他對書院的問題看得很通透。
書院沒錯,錯的是那些進入書院求學的人,李桓敢說,這書院之中,至少大半的求學之人在前來書院求學之時,心思便已不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