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徒弟又不是仙修,只要理智尚存,其他的都不算什么。既然對日后的修煉晉升沒有影響,自己當然愿意滿足她。
宮中帝后其樂融融的時候,宮外眾人卻在提心吊膽。
安國公府的遭遇讓不少權貴都心有戚戚,擔心自己成為下一個遭殃的倒霉鬼。
原本上一個暴君在位的時候,他們只是偷偷往外送女兒罷了。那家伙還算有點腦子,并不去動權貴們的根基,也就不會逼得人家非造反不可。
不過是幾個女兒罷了,別說是族中女子,就算是自己親生的,也能挑出幾個不那么喜歡的送出來給皇帝糟蹋。為了這一點和暴君對著干,大部分家族都覺得不值當。在意女兒性命的人家,大不了把人送出京,皇帝也不會非得追回來。
而除此之外,先帝做得叫人詬病的事情,無非是一些血腥愛好,比如讓人互相廝殺給他取樂這種。可他選中成為搏斗者的也不是什么權貴家備受器重的嫡子,后宮那些本就被放棄的女兒,或者其他的宮人與百姓,權貴們哪里會放在心中呢?
所以眾人一直老神在在,并不把先帝的折騰當一回事。直到,白玉樓把安國公府“抄”了。
有些心思多的權貴不免猜測,新帝到底是真的喜愛皇后、為皇后出頭,還是裝出來的。明明之前沒見見過,怎么就忽然情根深種了?皇后娘娘確實傾國傾城,但新帝也不是個愛美色的性子啊。
結合國公府的下場,他們得出了一個更可信的說法——陛下這是拿皇后當筏子撈國公府的東西呢!沒見到皇后一份“嫁妝”直接搬空了國公府的庫房,這才是陛下真正的意圖!
這個說法很快就在權貴階層流傳了起來,一時間人人自危。誰也說不準新帝以后會不會故技重施,又看上了哪家的姑娘,然后強行讓那一家子出多些“嫁妝”。
本朝只要是嬪位的娘娘,入宮就能帶嫁妝,只是一般不讓帶太多而已,主要不能超過比自己品階高的娘娘。可,沒瞧見皇后帶了多少抬嗎?那數量,想要超過也不容易,絕大多數人家是拿不出這么多好東西的。
算一下嬪位及以上的空位,九嬪、四妃、雙貴妃、一皇貴妃,加起來就有十六個之多!新帝真要鐵了心靠嫁妝撈錢,至少得有十六家遭殃,這還是在對方遵循祖制的情況下。萬一新帝不肯遵守規矩,愣是要封十幾二十個妃位,誰攔得住?
權貴們倒抽一口涼氣,趕緊扒拉了一下家里女兒的情況。發現備受欺凌的女兒數量還不少,幾乎各家各戶都至少有一位。
這還了得?趕緊連夜把女兒送出京去。哪怕是原本留在家中預備著送去搪塞先帝的旁支女子,也不能再留。
皇帝可不會跟你講道理,他說你欺壓了朕的心尖尖,就能勒令你給心尖尖多陪點嫁妝,你還沒法拒絕。人家理由找得太充分了,宮里的娘娘自然不能任人欺凌。
女兒送走了,所有人都大松一口氣。交好的同僚平日里碰見了,互換一個眼神,彼此心知肚明。
盡管把女兒送出京會影響下一輩的婚配,適齡的無論公子還是小姐相看起來都很麻煩,他們還是這么做了,事急從權嘛。左右這年頭也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少有年輕男女在婚前有機會相處的,看看畫像也差不多了,要求不能太高。
實在不行,還能讓他們在京外見一面,有些人被送去的地方一樣,這就不耽誤相看了。地方上也有一些適合的外放官員子女,非常時期就別挑三揀四了,也不看看現在是什么形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