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音在耳邊久久不能消失。
傳遍京都每個人耳中。
在如此關鍵的時刻,出嫁隊伍都已經啟動了,顧錦年卻還想著力挽狂瀾,改變和親之事,這讓楊開不知道該說什么。
可他也不想阻止,他想看看,顧錦年要為大夏王朝,立下何等國言。
出嫁隊伍當中。
齊齊木臉色陰沉無比,到了這一刻,顧錦年竟然還出來攪局,公主他都要娶走了。
顧錦年為何還要來攪局
他心中有滔天怒火,可這怒火他宣泄不出。
至于一旁的木哈爾,卻臉色難看。
他眼中是無奈,也充滿著好奇,好奇顧錦年要做什么。
而且,他徹底明白進京時,楊開說的那句話是什么意思了。
不要招惹顧錦年。
他有些后悔了,后悔沒有攔住齊齊木,倘若不招惹顧錦年,就不會弄成現在這個局面。
匈奴國第二次被削國運。
顧錦年現在為國立言。
倘若當真立下國言,大夏國運將會增強,敵人變強,就是自己變弱啊。
出嫁隊伍面前。
感受到眾人目光,顧錦年心如止水。
他今日所言,既是為大夏所言,也是為自己心中不平所言。
一個國家。
即便遇到任何問題,也絕對不能以和親來解決。
這并非是意氣之爭,而是國運之爭。
大夏王朝,不需要和親,也不需要靠犧牲女人來換取和平。
和親的好處,是邊境太平。
然而這幾日的思考,顧錦年找到了打破規矩的點。
天命之爭。
塑造國魂,鑄大夏國骨。
宣紙面前。
顧錦年深吸一口氣,隨后提起毛筆,不過他沒有落筆,而是高聲而出。
“大夏為東荒中原,自十國而起,上承大乾,下開盛世,太祖立國,救蒼生萬民于水火之中。”
“大夏之魂,不可磨滅。”
“邊境之恥,不可忘卻。”
“今日,吾提筆,望大夏太祖,望十國君主,望大乾英魂,顯于此世,鑄我中原之魂。”
“大夏國言。”
“不和親”
顧錦年出聲,他沒有去夸贊大夏王朝,而是講述這片土地的故事。
無數年前,有一個大乾王朝。
幾千年前,這里十國爭霸。
七十多年前,太祖出世,一介布衣,橫掃十國,拯救萬民于水火之中。
而今,大夏王朝,居然要以和親來換取太平
這豈不是恥辱
國有國骨,為上國。
人有傲骨,為君子
何為不和親
堂堂大國,上國之上,豈能靠女子和親來平息戰亂
顧錦年動筆,洋洋灑灑,書寫文章,和親者為弱國,強國無需和親。
以此塑骨。
當這三個字出現,這一刻,大夏皇宮,祖廟當中,一束光芒沖天而起,整個祖廟震顫。
無數人將目光看去。
這一刻,即便是永盛大帝也坐不住了,他露出驚愕之色,望著祖廟。
此時,祖廟上空,光芒璀璨,奪目不已,是一道人影。
一個身穿布衣的天子。
大夏太祖。
布衣天子。
沒有奢華的龍袍,也沒有高高在上的目光,一切都顯得很平凡,可就是這般的極致平凡,卻拯救了一個國家。
平推了十個國家。
這便是大夏太祖。
開元大帝。
“兒臣,拜見父皇。”
這一刻,皇宮當中,永盛大帝直接跪了下來,朝著自己父親拜去。
皇帝一跪,皇宮內所有人立刻跪下,臣子也好,妃子也罷,太監侍女,全部跪下,不敢直視這位太祖。
顧錦年簡簡單單三個字,將大夏太祖召喚而出,這等偉力,也唯獨儒道才能做到。
隨著大夏太祖的出現,京都百姓,也紛紛跪拜下來,沒有人不尊重這位太祖。
大夏沒有跪拜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