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眼神當中充滿著好奇。
也就在此時。
驚動天地的聲音響起,令人震耳發聵。
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
下則為河岳,上則為日星。
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蒼冥。
皇路當清夷,含和吐明庭。
時窮節乃見,一一垂丹青。
浩瀚無比的聲音在這一刻響起,道出何為正氣。
此時,孔家上下徹徹底底安靜下來了。
孔家,雖經過千百年的蛻變,從一個圣人世家,蛻變至今日的不朽世家,有天大的變化,但不變的是,孔家在儒道的的確確有建樹。
孔家大儒,占據天下三分之一,可以說這是一個巨無霸的存在。
而在孔家當中,不缺乏讀書人,不缺乏有智慧者。
顧錦年這篇文章,尋常人或許有些聽不明白,可他們卻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啊。
這天地之間,有一股堂堂正正的氣,賦予萬物變化為各種體型,在下便是山川河流,在上便是日月星辰,在人間被稱之為浩然正氣。
充斥在這天地與寰宇之間。
國運清明太平時,為祥和與開朗的朝廷,此乃盛世也。
在時運艱危的時刻,義士便會出現,他的光輝形象一一垂于丹青。
顧錦年用不到幾百個字,卻將天地正氣給形容出來。
將讀書人一生的追求給形容出來。
這是驚世文章,也是教化天下儒生的文章啊。
孔廟之外。
一位位大儒身子震顫,他們彷佛開竅一般,這些年來,他們苦苦無法想不同的事物,在這一刻彷佛徹底想明白了。
而不少大儒卻臉色無比難看。
只因,顧錦年這篇文章,將會給天下儒道帶來巨大的沖擊。
這篇文章,將可以改變當今儒道之變。
闡述才氣,闡述正氣。
其中之功勞,將不弱于孔圣之舉啊。
這是儒道立功。
光是這篇文章,顧錦年即便是死了,千年之后,他也要封圣,其地位僅次于孔圣。
倘若顧錦年活著,若能完成儒道立言,再完成儒道立德。
那么顧錦年可為當世圣人啊。
這種圣人與眾不同,如大日一般,映照萬古,生生不息。
他們動容,且有震撼。
一時之間,各種復雜情緒出現在心中,讓他們無比難受。
可就在此時。
顧錦年的聲音,依舊不絕。
當其貫日月,生死安足論
地維賴以立,天柱賴以尊
三綱實系命,道義為之根
顧此耿耿在,仰視浮云白
悠悠我心悲,蒼天曷有極
哲人日已遠,典刑在夙昔
風檐展書讀,古道照顏色
聲音鏗鏘有力,帶著一種憤恨,也帶著一種暢然,更帶著一種大世之爭的態度,緩緩落筆。
人們癡呆。
此時此刻,已經不是孔家人在理解那么簡單了。
整個大夏王朝,所有讀書人都在細細體悟,顧錦年這首正氣歌的含義。
這種浩然之氣,充塞于宇宙乾坤,正義凌然不可侵犯而萬古長存。
當這種正氣直沖霄漢,貫通日月之時,活著或者死去根本用不著談論。
大地靠著它才能挺立,天柱靠著它才得以支撐。
可嘆,我遭遇不公,一心為民,卻被奸人所害,但沒想到的是,這種骯臟之地,卻成為了我安身立命的樂土住處。
所以,無論是生與死,我已經看澹了。
因為我胸中有一顆丹心永遠存在,功名富貴對于我來說,如同天邊的浮云。
我只希望,這股浩然正氣,能讓天下人感悟,能讓天下讀書人明悟。
先賢們一個個已經離我遠去,他們的榜樣已經銘記在我的心里。
屋檐下我沐浴清風展開書來讀。
古人的光輝將照耀我堅定地走下去。
這便是顧錦年的心意。
也是顧錦年想要表達的內容。
這首正氣歌,顧錦年經過了修改,他通過這個世界的一些特殊背景,完美替換。
有些地方也沒有去做更改,以做比喻,無傷大雅。
文章的內容,表達的是心中之意。
僅此就足以。
孔家上下沉默,越是儒道造詣高深,就越知道顧錦年這篇文章能帶來怎樣的影響啊。
“當真乃不朽文章也。”
“能驚動圣人的文章,的確名不虛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