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多的請命也沒有用。”
“顧錦年犯下滔天大罪。”
“他今日必要問斬,否則天理不容。”
有王爺開口,是真的想顧錦年死。
只是,當他說完此話。
四面八方,一道道身影出現。
是百姓。
尋常的百姓。
他們朝著法場走來,動作有些緩慢,但目光堅定無比。
“是江寧郡的百姓”
“他們是江寧郡的百姓”
有人驚呼,認出他們是誰。
是江寧郡的百姓。
差點死于洪災的百姓們。
今日。
他們突然出現,的的確確驚訝了許多人。
能這般出現,顯然是有人在背后援助,否則來不了這么多人。
江寧郡的百姓走來。
來到顧錦年面前,而后齊齊跪下,他們無言,可卻滿臉淚水,沒有一語,但眼神堅定。
此時,他們將手中的橫幅舉起。
為世子請命。
當初,他們遭遇洪災,米價貴如金。
在絕望之中。
是顧錦年為他們解難。
在哭泣之中。
是顧錦年為他們擦拭傷口。
在瀕死之前。
也是顧錦年拉了他們最后一把。
沒有人為他們這些底層百姓說話。
也沒有人在乎他們這些底層百姓。
天災之年,官商勾結,魚肉百姓,化作人間煉獄。
可。
顧錦年義無反顧,不惜得罪所謂的權貴。
他站出來了。
為他們主持公道。
而今日。
江寧郡的百姓,也要來為顧錦年,主持主持公道。
“草民李達,江陵郡人,今日隨世子赴死。”
為首的老者開口,他雖未曾見過顧錦年,可自洪災平定之后,顧錦年這三個字,在他心中無法磨去。
他知道,如若沒有顧錦年,他全家都要死于洪災之中。
七日前,他得知顧錦年要被問斬,而且還是為民伸冤,他心急如焚,好在有人來到江寧府,帶他們來到京都。
可人微言輕,他自知無論說什么,都無法幫助到顧錦年。
故此,他選擇最康慨,也是最激烈的方式來幫助顧錦年。
與其請罪。
不如共同赴死。
倒要看看,朝廷敢不敢這樣做。
隨著他的聲音響起。
很快,震耳欲聾的聲音響起。
“草民王立,江寧郡人士,今日隨世子赴死。”
“草民徐曄,江寧郡人士,今日隨世子赴死。”
“草民何之堂,江寧郡人士,今日隨世子赴死。”
一道道聲音響起。
是江寧郡的百姓來報恩了。
顧錦年救他們于水火之中。
他們今日,以命相救。
昨日,你為百姓不顧生死。
今日,百姓也為你不顧生死。
這便是因果。
浩浩蕩蕩的聲音,響徹大夏京都。
無數人在這一刻徹底淚目。
大夏學子,也在這一刻紛紛開口,跪拜皇宮。
“學生江葉舟,京都人士,今日,愿隨世子共同赴死。”
“學生王富貴,蘇州人士,今日,愿隨世子共同赴死。”
“學生王新芝,京都人士,今日,愿隨世子共同赴死。”
大夏書生的傲骨,在這一刻顯露出來。
伴隨著他們的聲音過后。
還有新的聲音響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