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婦李靜,白鷺府人士,今日,愿隨世子共同赴死。”
“民婦周籟,白鷺府人士,今日,愿隨世子共同赴死。”
是白鷺府的人。
一眼望去,三千多白鷺府百姓快步走來,大多數是女子,她們跪在地上,愿為顧錦年一同赴死。
這是何等的康慨啊。
這又是何等的震撼人心啊。
一個人能做到讓萬民共同赴死。
他這輩子也死而無憾了。
刑場之上。
顧錦年淚流不止。
他為百姓,只為心中之正義。
可百姓的報恩,讓他無悔一切。
這一刻,他明白了太多太多道理,這些道理,是書中沒有的道理。
貴為舟。
民為水。
這泛泛之民意,卻如同春陽一般,讓顧錦年暖到心底。
這一切。
都是值得的。
此心光明,亦復何言。
望著這一切。
京都百姓也徹底坐不住了。
一位位京都百姓下跪,愿與世子共同赴死。
一位位官員下跪,愿請陛下法外開恩。
這一刻。
民意浩蕩。
“顧錦年,斬還是不斬”
皇宮當中,永盛大帝再度開口。
依舊是質問。
“斬”
“國法不可亂。”
“請陛下以國本為重。”
楚王的聲音響起。
他一直主張要斬,即便到了這個時刻,他還是要求陛下斬殺顧錦年。
可此時此刻。
永盛大帝的雷霆之聲響起。
“朕沒有問你。”
“朕問的是大夏百姓。”
“你有什么資格在這里指手畫腳”
伴隨著雷霆之聲響起。
八王臉色瞬間大變。
因為他們知道,永盛大帝要改變心意了。
“顧錦年,斬還是不斬”
洪亮之聲響起。
來自大夏最尊貴之人。
“不斬。”
萬民怒吼之聲響起。
給予最強硬也是最直接的回答。
“顧錦年,有罪還是無罪”
永盛大帝再度問道。
“無罪。”
震耳欲聾之聲再度響起。
這就是百姓的態度。
得到滿意的回答后。
永盛大帝沒有著急出聲,而是靜靜等待著。
等待著最關鍵的一道聲音。
很快。
這道聲音響起了。
“臣,顧元,教導無方,以致于孫兒顧錦年,違背國法,臣愿請命赴邊境,為我孫兒顧錦年,抵下此過,愿陛下開恩,恕其之過。”
是鎮國公。
在最關鍵時刻,鎮國公出面了。
萬民請愿。
顧錦年可以逃脫死罪,但嚴懲是必然的,可永盛大帝根本就不想給予任何懲罰。
這是他與鎮國公協商好的事情。
鎮國公本就要前往邊境與匈奴廝殺,如今主動請愿,一來可以讓朝堂閉嘴,二來也能讓百姓寬心。
畢竟顧錦年的的確確是違背國法。
這是第一個,也必須是最后一個,倘若還有人敢這樣做,那就要做好準備,除非也能使萬民請愿,使國公請愿。
如若不然,則是死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