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天下讀書人的咒罵之聲。
這種聲音,響徹在大夏書院當中。
蘇文景得知孫正楠自盡,也不由驚訝,他千算萬算,沒想到孫正楠會自盡。
以自己的命為由,要讓顧錦年遭受如此之罰。
第一時間,蘇文景離開了大夏書院,他要去一趟江南書院,去祭拜孫正楠,同時想要查一查情況。
只是,當蘇文景離開大夏書院后。
后山當中。
原本一直在潛心悟道的顧錦年,突然被一道道聲音打斷了。
“顧錦年,你不為人子。”
“可憐我孫儒,竟然死在你這種人手中,他當真是可悲啊,顧錦年,你還是個人嗎”
“因一念自私,害我孫儒葬身于此,顧錦年,你當真該死啊。”
咒罵聲極其刺耳。
使得顧錦年從悟道狀態之中醒來。
醒來之后。
周圍一片漆黑。
抬頭看去,烏云遮天,電閃雷鳴,宛若末日降臨一般。
天下讀書人的威壓,在這一刻形成了恐怖絕倫的圣威,使得顧錦年感到前所未有的壓力。
聽著一道道聲音在耳邊響起。
顧錦年大致知道發生什么事情了。
只是,顧錦年沒有理會,而是深吸一口氣,繼續潛心悟道。
轉眼之間,三天過去。
孫正楠之事,鬧的沸沸揚揚,各地大儒皆然寫下訃文,祭奠孫正楠,有些大儒原本是不想參與。
可故人去世,難免有些難受,故而也痛斥顧錦年一番。
隨著這些原本中立的大儒出面,一時之間,更多的聲音響起。
不少人打著為孫正楠請命的由頭,痛罵顧錦年。
而大夏書院當中。
顧錦年也的的確確陷入了深層次悟道。
這圣人之書,他來來回回看了三遍。
明白圣人之道。
可還未有想明白。
很多道理,聽起來一下子就明白了,可要真正悟透卻極其之難。
知圣立言。
何為圣意
誰說的才是對的
第一代圣人,以人禮為主,那什么叫做禮倘若見到小人,也要以禮相待嗎
第二代圣人,以君禮為主,這個君并非是君王,而是君子,君子遠小人也,應當如白玉一般,不染一絲污穢,可有些人也有大義,也有君子氣節,只是因為身份等等原因,難道這種就不是君子嗎
第三代圣人,以國禮為主,國家有氣節,有君子之禮,有大國氣概,才為王朝,但如若一個國家,屬于溫和而治,能讓百姓吃飽喝,這種國家就不算王朝嗎
第四代圣人,以儒學為主,認為想要造福百姓,就必須要擁有一定的地位和威望,如此一來的話,自身的言論,才可以被更多人知曉。
出發點是好的,但有的讀書人,沒有一官半職,可卻心系蒼生,他無法改變什么大局,卻能幫助每一個他所能幫助之人,這種算不算儒者
圣人的道理,太過于深奧,有多種意思,需要去解釋,需要闡述。
顧錦年現在就處于知階段,他要給自己一個闡述。
如若只是簡單的明白圣人道理。
再去立言,這并非是他想要的。
要徹底明白,方可立言。
如此,關鍵時刻,顧錦年再度從悟道當中醒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