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自己無關,他們不想摻和進來,這件事情很明顯是孔家在主導,如此一來的話,各方勢力為什么要因為顧錦年而去得罪孔家
所以,智者的確有,但沒必要在這個時候站出來,誰站出來倒霉的就是誰。
不過,相比較之下,大夏京都就比較理智多了。
面對這些風言風語,大夏京都有不少讀書人挺身而出。
“孫正楠倚老賣老,世子殿下禮讓三分,而孫正楠更是要求世子殿下交出圣器,咄咄逼人,敢問一聲,憑什么交出圣器這圣器是世子殿下偷來的還是搶來的”
有聲音響起,是一位大儒,給予強而有力的回答,第一時間選擇站隊顧錦年。
這算是第一個為顧錦年出聲的大儒。
很快,有不少聲音隨之響應。
“為民伸冤是一場政治陰謀當真是把天下人當傻子嗎世子殿下在白鷺府被軟禁半個月,這也是陰謀中的一環世子殿下調遣二十萬大軍,斬殺貪官污吏,這也是陰謀”
“爾等無非就是嫉妒世子殿下,在這里造謠生事。”
有聲音也跟著回答,反駁一些謠言。
“細細數來,世子殿下前十年如同紈绔,可卻是在藏鋒,十年磨一劍,自大夏書院開啟,世子殿下展露鋒芒,直至今日,為江寧郡百姓請命,為江陵郡百姓請命,為大夏王朝立言,這些是可以抹黑的”
“這些流言蜚語,當真是可笑至極,至于削其大儒之位,也不看看這些大儒說了些什么話”
“他們聚集而來,無非就是想索要圣器,尤其是孔家帶頭,孔家與世子殿下本身就有恩怨,世子殿下不見他們也合情合理。”
“再者世子殿下難道就一定要抽出時間去見他們拋開儒道身份不說,世子殿下是未來的侯爺,更是大夏王朝督察指揮使,堂堂四品官員,難道就沒有一點公務”
“世子殿下怠慢了三日,見到孫正楠等人后,也是客客氣氣,以禮相待,反觀孫正楠等人,一言不合便是訓斥,訓斥到后面,更是要強行搶奪世子殿下的圣器。”
“這就是大儒可笑至極,別說削了這些大儒才氣,就算是削光三代的才氣,某也認為合情合理。”
有聲音再度響起,來自大夏書院,有人出聲,力挺顧錦年,澄清事實。
一道道聲音自京都響起。
不得不說,在京都內,顧錦年的名望很好,尤其是當初跟著顧錦年一同前去阻止和親的讀書人,他們對顧錦年是敬佩的很。
聽到這話,自然不服,一個個上前去理論。
這樣的聲音,的確有一定效果,至少京都內沒有人敢說顧錦年的不是。
同時也喚醒了一些理智的人,讓這件事情瞬間有了爭議。
不怕有爭議,就怕一面倒的去抹黑。
而大夏王朝內,江陵郡和江寧郡也是如此,這兩個郡地,因受顧錦年恩澤,自然沒有這樣的聲音。
準確點來說,一開始是有,可卻被百姓怒斥之后,這種聲音瞬間沒了。
洪災之事和孩童拐賣之事這才剛剛過去了多久百姓們即便是再健忘也不可能這么快忘記。
可其他幾個郡守就不一樣了。
大夏王朝仿佛陷入了罵戰一般,到了翌日,隨著一篇文章的出現,讓話題更加火熱。
因為這次出面的,是另外一位圣人世家。
神洲,有四位天命圣人,第二代和第四代圣人后代不知所蹤,傳聞第二代圣人沒有開府的意思,再加上后代經歷幾場天大的戰亂,故而絕了傳承。
第四代圣人,也就是天命圣人,不知什么原因選擇隱退山林,后代子孫也沒有出世過。
否則斗爭無窮,不可能孔家獨大。
如今出面的則是第三代圣人之后,千秋圣人,周家大儒傳來聲音。
相比較之下,第一和第二的重要性便凸顯出來了。
孔家祖上乃是第一圣人,萬世師表,聳立于今不倒,至于周家雖然也承蒙圣恩,可對比孔家來說,完全就是兩個概念,不過周家的主要之地,還是在大金王朝,并非是在大夏王朝。
大夏王朝有周家的分府,但無論是名望還是權勢,都不如孔家百分之一。
如今周家出面,帶著圣人世家的名頭開口,引來巨大的關注。
尤其是周家的文章,更是犀利無比。
“顧錦年十罪之。”
文章簡單,卻無比犀利,指出顧錦年十大罪過。
一罪狂妄,大夏書院,一言不合,大鬧考場。
二罪跋扈,匈奴和親,兩國禮儀,以怒待之。
三罪不仁,江寧郡洪災,看似妙計定局,可實際上讓奸商漲價,數日之間,餓死無數百姓,無有仁義之心。
四罪殺戮,江陵郡調兵二十萬,殘暴不仁,輕則斬首,重則滿門抄斬,心中充滿殺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