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齊齊聚集軍機營排兵布陣,匈奴王親自遠程指揮。
十萬匈奴鐵騎,十五萬步兵,這是他首戰的大手筆,他知道首戰的意義。
匈奴國國運被削三次,倘若這一戰不能贏的話,對匈奴國的打擊很大。
故而,他也不在乎那么多,派十萬鐵騎出征。
匈奴國有二十萬鐵騎,以及二十萬的預備鐵騎,這個國家人人皆兵,都善騎射,二十萬鐵騎是主力軍,這預備鐵騎,則是最后的力量。
對比起來的話,兩者相差的確很大,畢竟只是受過訓練,而沒有真正上過戰場。
可這已經足夠了。
十萬鐵騎,足夠橫推一切。
“此戰由騎兵沖鋒,無論對方有任何陷阱,鐵騎之下,本王要大夏將士死無葬身之地。”
“首戰本王要贏,而且要贏的讓大夏膽顫。”
匈奴王布置了戰略后,便看向大金使臣與扶羅使臣道。
“兩位,隨本王去通天塔,本王讓你們看看,匈奴鐵騎到底有多強。”
匈奴王出聲。
他邀請兩人前往通天塔一觀,通天塔高接近二百米,是當初拿下十二邊城后鑄造出來的,就是為了能觀望戰局。
兩位使臣自然愿意,他們也想要看看匈奴鐵騎有多強。
可以提升自己王朝的實力。
很快,接近半個時辰后。
匈奴國大臣,聚集通天塔之上,高聳入云,可觀戰場局勢,當然這需要一定的武道境界,否則的話,正常人沒有這么好的眼神。
“陳松先生,這次首戰結束后,本王要加三個條件,才同意議和。”
“其一,十萬萬兩白銀,大夏王朝必須要賠償,不過可以用戰馬糧食抵債。”
“其二,大夏王朝必須要派兩名公主前來,嫁到我匈奴國。”
“其三,十二城主控權應當還是我匈奴國管制,可以歸還大夏王朝,但主控權百年之后,再歸還給大夏。”
匈奴王開口。
實際上對于這次議和,他也是不想議和的。
如果不是考慮國運的問題,為什么要議和
打起來的話,他怕嗎
當然,這個前提是扶羅王朝和大金王朝就愿意源源不斷的援助,否則他也不想打。
現在大夏王朝一次次不給面子,不給他面子也就算了,大金王朝和扶羅王朝的面子,他們都不給。
那匈奴王就不在乎什么了,直接打,不但要打,而且還要打的大夏王朝害怕,打的大夏王朝恐懼。
這樣方便自己要價。
聽到這話,大金使臣與扶羅使臣沒有說什么。
也的確應當讓大夏王朝為自己的狂妄付出代價。
如此。
已經到了卯時。
雙方大軍集結的速度越來越快。
而大夏京都內。
宮中軍機閣內。
六部尚書與永盛大帝正在觀望作戰計劃。
通過排兵列陣,眾人意識到了一件事情。
那就是,匈奴騎兵依舊是一個無法解決的問題。
想要打贏這場仗,就必須要解決騎兵,雖然有一些陷阱手段,等待騎兵沖鋒送死,可數量決定一切。
陷阱可以殺死一部分的騎兵,但絕對不可能全部坑殺。
起到的效果不大。
“有鎮國公在,應當不至于完全沒有辦法。”
“派一支真正的精銳,抵擋這些騎兵,再讓步兵沖鋒,可以有一定效果。”
“恩,眼下所有的寄托,都在鎮國公身上了。”
聲音響起。
這是眾尚書的想法。
而永盛大帝望著沙盤,沉思一番后,看向趙益陽道。
“下一道圣旨,讓祁林王與寧王做好一切準備,若首戰失利,第一時間奔赴戰場,竭盡全力廝殺。”
“由鎮國公督戰,如若首戰失利,讓他們二人入京。”
永盛大帝淡淡開口。
這場仗,不僅僅是因為國家而打,而且他還有一些其他心思。
間接性削弱寧王與祁林王的勢力。
當然,他更希望的是首戰勝。
一但勝了,大夏國運將會得到巨大的提升,用堂堂正正的手段,將十二城搶奪回來,完成自己的使命。
并且也能再度將匈奴國的國運削弱。
首戰小勝都行。
他不奢求大勝,因為這也不可能。
“對了,速速傳錦年回來,讓他快點趕回來,這是朕的旨意。”
永盛大帝再度開口。
又下了一道圣旨。
他需要顧錦年趕緊回來,畢竟戰爭開啟,萬一萬一失守,顧錦年就麻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