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以為大夏王朝也會如此。
卻沒想到的是,大夏朝廷沒有這般做。
或者是說,還沒有開始調查。
只不過,天下讀書人都知道了一件事情,孔家大勢已去。
原本的孔家,以無國思想,分家而治,無論王朝興衰變更,孔家的地位,永遠不會受到影響。
可現在,因為孔圣的原因,孔家幾乎迎來滅頂之災。
有不少人在這一刻,脫離了孔家,就怕惹來麻煩。
大夏孔府,可謂是愁云慘淡。
雖然心中憤怒,但沒有任何辦法,只能默默接受,祖家無法幫他們,唯一能幫的,就是答應一些入駐孔家之人,解除關系。
曾幾何時,讀書人以入孔家為榮,而現在一個個避之蛇蝎。
雖也有一小部分人,愿意待在孔家,生死與共,可除了能感動自己之外,沒有任何用。
這就是反噬。
用利益去控制別人,只能維持一時。
用正氣去折服別人,可以維持一世。
孔家這一次,是徹徹底底反省過來了。
而且連續幾日,大夏孔家,都去世了幾位曾經有名望的大儒,他們被削了才氣,如今遭遇這般的打擊,一個個撒手人寰。
哀愁籠罩孔家。
隨著一封封書信的到來,更是雪上加霜,因為這些書信,都是求救信。
面對此景,孔家是徹徹底底麻木絕望。
到了深夜。
孔正挑燈書寫文章,書寫文字,寫下一封封書信,讓人送往各國,希望各大王朝能夠高抬貴手。
整個大夏孔府,也都在想盡辦法,聯系所有的好友,互相營救。
可以說。
一個龐大的家族,經歷家宴一遭后,瞬間倒塌,雖還有余威,可這一點點余威,只能說徒增笑話。
甚至已經有不少言論,在猜測大夏王朝什么時候會對大夏孔府出手。
如若大夏王朝再出手的話。
孔家當真要陷入萬劫不復之地。
等書信寫完,孔正更是感到可恨。
“孔家后人聽令。”
“凡我孔家后人,每月必看孔無涯雷罰受罪引以為戒”
他真的氣到了。
若不是孔無涯,怎會有這么多事。
可恨啊。
而此時。
大夏王朝。
養心殿內。
六部尚書,以及宰相李善,皆然聚集在此,正在商議國家大事。
“啟奏陛下,所有糧草均已送往西北邊境,大夏已有完全征戰底蘊,此乃鎮國公回奏。”
兵部尚書趙益陽遞出一份奏折,交給魏閑,由魏閑呈現給永盛大帝。
接過奏折,永盛大帝仔細翻閱,隨后點了點頭。
“很好。”
“糧草充足,一年之內,不會有太大問題。”
“告訴鎮國公,鎮守邊境,寸步不讓,授予鎮國公一切軍權,倘若發生任何意外,鎮國公擁有先斬后奏之權。”
永盛大帝開口,甚至給予鎮國公絕對的信任,將軍在外,其實對于皇帝來說,充滿著太多可能性。
一般來說,時時刻刻都會監督,然而永盛大帝卻給予如此高的信任。
足以證明,永盛大帝對鎮國公有何等的信任。
當然,他們也清楚,主要還是因為顧錦年的緣故。
有顧錦年在,鎮國公就絕對不會亂來。
“啟奏陛下。”
“大金禮部,扶羅禮部帶來消息,愿意為大夏邊境之事,進行調和談判,隱約之間,有意圖促使匈奴國歸還十二城。”
禮部尚書楊開出聲。
道出此事。
此言一出,眾人紛紛一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