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是因為舉國哀慟,讓文運之龍有了震蕩。
也許是因為太蒼文運,也為這八千將士身死,而深覺震蕩。
總之,可是屬于太蒼的機緣,屬于太蒼文士、太蒼文運的機緣。
賢慎登臨神臺,他的破境異象顯現在虛空,足有一刻鐘之久。
當將士們在文運真龍注視之下,昂首走入行軍道,這才緩緩消散。
當太蒼銀衛踏入太都的那一刻
如同浪潮、雷鳴、風暴太陽一般的歡呼聲猛然爆發。
太蒼子民分列行軍道兩旁。
眼中帶著熾熱的崇敬之色,看向太蒼軍士。
他們確信擊敗契靈軍、煊風軍的銳士,便是眼前這些分外親切的同族軍卒。
太蒼軍伍,從這一刻起,成為高高在上的所在。
軍卒的地位將因為這場空前的大勝,因為尊王太初親手刻就的國殤,因為太蒼軍卒體內散發出的赫赫威勢,而得到空前提高。
軍卒戰死,乃為國殤
如此定義,足以體現太蒼軍卒的高絕地位。
太蒼軍士入行軍道,不斷有軍卒成群離開行軍道,進入太都某條街巷。
他們的家人早已等在巷道口,眼中有淚光彌漫。
眉宇間也有與有榮焉。
不時又有命卿帶領同袍,親自將尸骨、骨灰、遺物送到亡去軍卒的家人手中。
這些尋常子民中,有人慟哭,有人無聲哽咽,也有人平靜接過。
可是在人命賤如草的無垠蠻荒,并沒有人責怪太蒼,責怪太初王庭。
因為他們知道,身在這樣一片危險萬分的世界,只有不斷強大,將周遭比你強大的敵人徹底弄死,才能夠保證國度能夠存在的久遠一些。
更何況,如果沒有太初王庭,他們只怕也會身死,死在各種各樣的凌虐下,侮辱下。
或者死在天災中,死在饑餓和寒冷中。
而不是為家國、為親族死去。
隨著太蒼軍卒入城,享受歡呼和崇敬。
紀夏也登上玉輦,進入太先上庭,進入太和殿。
他洗漱、休憩之后,又品嘗了許多御膳司宿瑤大家親手烹制的美食佳肴。
這才起身,來到太和殿,
太和殿中,除卻已經休憩的將領之外,百官早就在殿中等候。
“尊王太初永壽。”
眾多官員恭敬向紀夏行禮。
紀夏高坐太先寶座,臉色沉靜,不驕不躁。
但是眾多太蒼大臣眼中,幾乎抑制不住的敬仰之色,幾乎化為實質,投射在紀夏腳下地磚上。
他們甚至不敢直視紀夏
因為自從太蒼覆滅契靈和百目之后。
旬空域數不勝數,數以億計的生靈中,太初王紀夏,乃是當之無愧的第一人。
再無人比他更加尊貴崇高。
再無人比他更加強大。
他一聲令下,權勢甚至能夠遮天蔽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