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日前,東京,警視廳。
檔案科。
“終于下班了喂,小野,待會要不要一塊去吃關東煮,再唱個k”
“可以啊,喊上其他同事嗎”
“都問問吧,對了,門上鎖沒”
“鎖了鎖了。”
負責檔案整理的警察們一邊閑聊一邊結伴走了,誰也沒注意到不遠處封閉的室內,儲存著各種積案的電腦在無人操作的情況下突然開了機,屏幕驟然泛起冰冷機械的藍光。
開機提示音過后,率先跳出來的是密碼界面。
沒人動鍵盤鼠標,但密碼輸入欄內,字符在自個冒出。
密碼
回車命令觸發。
密碼正確。
防入侵程序毫無動靜。
系統加載中。
順利進入了操作界面。
警視廳卷宗系統被觸發、跳出。
輸入某位檔案員的姓名與賬號密碼,順利獲得調取檔案的資格。
接著,在以年份、案件類別區分的各大積案列表里,篩選欄正在進行條件篩選
“2007年6月22日,東京,xx區,兒童失蹤案誘拐案。”
進度條在加載,篩選出來的積案被呈列在屏幕上。
像是有人在瀏覽操作般,列表以正常的速度被向下拉,最終,頁面在某個檔案出現瞬間停滯了一會。
那個檔案被打開,露出了詳細信息。
「未解決案件。
編號20070622035」
「2007年6月22日。
被拐兒童木村夏生,男,六歲,獨生子。
照片jg
家庭住址」
「案情記錄
于下午三點51分東京xx區電影院被拐。」
「據影院內監控顯示,孩子和其母親在觀影過程中,母親提前離開了位置。
據母親本人口述,她是前往了衛生間,并因為中途接到了客戶電話,在衛生間里呆了十五分鐘,直到交流完所有工作上的事情后才返回影廳。
在其母親離開的間隙,一名帶著鴨舌帽和口罩,穿著黑色夾克的男性嫌疑人忽然從后排座位移動到了孩子旁邊。
片刻后,孩子被男子抱起,帶出了電影院。
嫌疑人避開了人行道監控路段,因此未能追蹤到離開路線,而交通監控系統也未曾發現可疑車輛。」
「經調查,其母親在返回座位后未見到孩子,以為孩子也去了衛生間,在等待了十分鐘后,她前往男性衛生間門口呼喚孩子名字,未果,便拜托了路過的一名少年進入尋找,確認不在,遂報了警。」
「警方抵達后第一時間調取了監控錄像。」
「院內各處公共場所的攝像頭清晰度不高,未拍攝到嫌疑人面部。
且因影廳過于昏暗、人數不多分布較散,以及正在放映電影的緣故,同一影廳內未曾發現有對嫌疑人外貌特征有所印象的證人。
售票廳處的售票員因客戶太多,并未注意購買影票的客人長相,沒能有效線索。」
「初步結論從身形分析,嫌疑人身高約為180,體型較健壯,及肩黑發,不像是具有親和力的類型。
從孩子的歲數以及母親對孩子性格描述來看,孩子無掙扎被抱走的表現,可優先懷疑是熟人作案。」
「6月23日對木村家的人際關系進行詢問篩選后,僅有受害兒童的教師“大高明”與小舅舅“木村直見”體格符合條件。
6月24日對二者進行了調查,確定
他們均有不在場證明。
6月25日對現有錄像進行二次分析,得到新線索嫌疑人的手背上隱約有一道淺色的疑似般若模樣的紋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