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人暫時被擋在長城外,趙徽也還是不敢大意。
他的探子只打聽到,匈奴單于見了袁紹的使者。
但是袁紹和匈奴之間,有什么條約,是不是處于合作狀態,趙徽還不清楚。
在這點上沒有弄清楚前,趙徽都不能大意。
每次想到袁紹的陰暗、深謀,趙徽不知道,什么事情是袁紹不敢做的。
為了達到目的,不管什么事情,袁紹都敢做。
和匈奴人聯盟,讓匈奴人毒害大漢百姓,也不是不可能。
三萬匈奴大軍,在雁門關前駐留了一天,然后沿著西邊而去。
到了平型關前,同樣看到關卡上,都是手執長戈的士兵。
他們又到了偏關。
但是同樣被擋在長城外。
從雁門關到偏關,長達數百里長城,都已經有士兵把守,完全不給匈奴人機會。
雖然匈奴人已經打出為于扶羅報仇的旗號。
可是趙徽太史慈都知道,這只不過是一個借口。
兩人現在還不知道匈奴大軍的真實意圖。
這三萬匈奴大軍,是不是只是前鋒。匈奴人是不是準備真的大舉南下。
現在是三萬匈奴人,太史慈還能將他們攔在長城外。
但是如果三十萬匈奴大軍到此,雖有長城,也難阻擋匈奴人的大軍進入并州了。
匈奴大軍暫時還沒有發起進攻。
太史慈讓一部分士兵,不斷加固城墻。
長城很多地方年久失修,如果匈奴大軍真的發起攻擊,這些破損的地方,非常容易成為匈奴人的突破口。
當然,匈奴大軍想要強行攻破長城,他們絕對要付出巨大的傷亡代價。
就眼前這三萬匈奴人,最終能突破長城,進入并州的,可能不足一萬。
也是因此,匈奴大軍,才一直沒有急于發起進攻。
趙徽太史慈不知道他們的目的。
可是他們自己很清楚,他們這次南下,就是為了趁火打劫,可不是想和漢人死磕。
匈奴人可不想在這里,留下太多的尸體。
五天后,三萬匈奴大軍撤退了。
他們的食物有限,不可能在這里和太史慈干耗時間。
找不到從這里突破的機會,他們不會一直猶豫,而是會選擇另外的路徑。
大漢的北部邊境,并沒有全部被長城護住。
并州的長城算是非常完整的,而幽州的長城其實只有一小段,并不能全部護住。
并州西邊,現在是羌人胡人的地盤,不屬于大漢。
三萬匈奴大軍,從雁門關偏關一線撤走后,沒有走幽州,而是進入羌胡之地,打算從這里直接進入司隸。
匈奴人撤了,太史慈也回到太原,不過長城一線的兵力,他并沒有全部撤走,以防匈奴人去而復返,被殺個措手不及。
幽州,趙徽聚集在上谷的兵馬,也開始回撤。
雖然這次,算是白跑了一趟,浪費了攻打袁紹的機會。
可在不清楚匈奴人的意圖前,趙徽不敢冒險。
等大軍回撤到北平的時候,已經過去一個多月了。
攻打袁紹的機會已經失去了。
青州!
公孫瓚在沒有等來劉備的援軍,劉備正在幫助陶謙抵抗曹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