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詡基本不做沒有把握的事情。
只要他選擇做的,一切結果他都會考慮到,他出的計謀,很少有無用失效的。
他選擇來見徐晃,就是有很大的把握說服徐晃。
賈詡對徐晃,有比較清晰的了解。
他很清楚,徐晃同樣也是一個志向遠大的人。
絕對不甘平庸。
可以說,徐晃之前每天的生活,就是為了從軍,就是為了能夠當上將軍。就是為了能夠率領大軍去打戰。
他練武,他熟讀兵法,學習如何治軍。
也是因為看到徐晃的這些,賈詡才會多注意到徐晃,并且認可了徐晃的能力。
“公明,以你的能力,就甘心在楊奉手里,當個小小騎都尉嗎?”賈詡道。
“以楊奉李傕他們的性格,不可能成事。跟著他們,不過是白白浪費時間而已。”
“幽州牧,從一介黃巾兵,如今雄霸幽并二州,乃不可多得的雄主,如今其與袁紹交鋒。正是用人之際,以公明之才,若是投奔幽州牧,必可大展拳腳。”
很簡單的話,但是賈詡在西涼軍中的地位,本就高于徐晃。
在加上徐晃對賈詡的敬佩。而他自己也不是一個目光短淺的人。
張燕之前去勸說徐晃的頂頭上司楊奉,可是楊奉寧愿守著注定要衰敗的西涼軍,也不愿意跟張燕去幽州。
賈詡說的這些,徐晃心里都明白。
只是他是河東人,之前就算是想投靠別人,也沒有門入。
徐晃也是成為楊奉的手下后,才對楊奉有所了解。
連賈詡這個西涼人,現在都要放棄西涼軍了,他一個河東人,又有什么原因,一直留在這里。
唯一讓徐晃顧慮的是,去了幽州之后,到底能不能得到重用。
良禽擇木而棲,良臣擇主而事。
徐晃和賈詡的共同點,在于都想憑借自己的本事,做出一番事業來。
但是兩人也有不同的地方。
賈詡對于自己頻繁跟換主公,并不在意。
他考慮的是自己的利益。
而徐晃,并不喜歡不斷的換主公。
雖然楊奉不怎么樣,但是現在楊奉也沒有對不起他的地方。
徐晃并不想為自己的前途,就拋棄楊奉,讓他有種背叛楊奉的感覺,他很不喜歡這種感覺。
徐晃不是一個愚忠的人。
但是忠君的意識很強。
賈詡道:“楊奉絕非明主,他不過是一個小人,一路投機取巧,才有今日成就,不出三年,此人必敗被殺。公明何不先投明主,以免誤了終身。”
徐晃確實不想跟隨楊奉。雖然他才來不久,就被升為騎都尉,可是西涼軍從上到下,真的都沒有一點,能讓徐晃看到希望。
“道不同不相為謀,我們與楊奉李傕,本就不是一類人。跟著他們,我們什么都得不到。這不是忠不忠的問題,也不是背叛。”賈詡道。
徐晃只是感覺有點不好,畢竟現在雖然有點不滿楊奉,但還是在他的容忍范圍。
很多人都是,不到萬不得已,不到沒有退路的時候,就不會去想著改變。
明明已經是在慢性死亡,可是心中還非要抱著期望。
總是認為,在忍一下,過一段時間一定會變好。
但實際上,只會變得更壞。
一艘船破了,沒人去修,不想被淹死,就只能提前靠岸,換另外一艘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