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詡這類人,只要看到船進水了,馬上就會去尋找新的船。
而更多的人,是船要沉沒的時候,才開始行動,而那個時候,只要少數的人能能獲救,大部分人都要跟著船,一起沉沒。
“公明,你可得想清楚了,機會是要自己去爭取,失去了,可能就再也沒有了。”
“賈公。”徐晃吐出一口氣,道:“晃愿一同前行。”
徐晃選擇相信賈詡的目光。
“我家主公,一定會非常愿意見到徐騎都。”張燕道。
他看人的目光,雖然不如郭嘉賈詡這些妖孽。
但他也是帶過幾十萬人,就徐晃此刻站在這里的氣度,就將當初他帶的那幾十萬人,全都比下去了。
而且這兩年,張燕接觸的人中,有趙徽趙云典韋等人。
看到徐晃的那一刻,張燕就不自覺的將徐晃和趙徽等人相比了。
張燕知道,他自己絕對不是徐晃的對手。
這又是一個各方面都超越他的牛人。
對于自己這一趟長安之行,張燕感覺很值。
徐晃的加入,真的是意外之喜。
趙徽只點了賈詡,他又多帶回一個猛將。
雖然徐晃的加入,其實和他沒有什么關系。全靠賈詡。
但這不重要,只要這兩人都是他帶回去就行了。
這個功勞,誰也抹不掉。
而他今后在趙徽的帳下也不在是孤身一人。
只要他自己不作死,未來賈詡和徐晃高深之后,肯定也會愿意幫他一把。
這一趟長安之行雖然奔波數千里,但是張燕認為很值。
機會就是要自己去爭取,如果他不主動提出來,現在這些就和他完全無關。
他在趙徽心中的地位不會變。
以后最多就是做一些不重要的事情。
很多時候,張燕心中都在想,要是當初他早一點投奔趙徽,又會是什么結果。
或許他現在已經是一郡太守了。
當初的他,就像是現在的楊奉。
徐晃已經決定了,就非常干脆,將騎都尉的印章留下,直接就和賈詡張燕走了。
在回幽州的路上,張燕對徐晃的能力,也是有了一定的了解。
在武力上,徐晃是不如典韋趙徽但是在一些軍爭理論上,張燕認為,徐晃足夠擔任他的老師。
雖然徐晃只是一個騎都尉,之前手里也不過就管著五千人。和張燕之前的幾十萬黑山軍,差了幾十倍。
但是張燕手里的黑山軍,終究還是烏合之眾,和之前的黃巾軍差不多少。
所以一路上,只要有時間,張燕就會向徐晃請教。他也是有了很大的收獲。
賈詡雖然是個謀士,但是他也是有練過武藝。
身為涼州人,就沒有真正的書生。
大漢的讀書人,大多對自己的身體都很重視。
基本上每個人都會在腰間掛一把佩劍。
文武兼修的人,非常多。
普通的三五個盜匪,都不會是他們的對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