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就算如此,也不是一定就保險。
只能通過趙徽的兵力部署,盡可能的分析情況。
“既已確定,吾欲親往常山。”
現在確定趙徽的位置,袁紹就打算親自前往常山。
趙徽將兵力調到范陽郡時,袁紹也已經派出大將顏良坐鎮常山。
因為沒能確定趙徽在哪里,袁紹才一直留在鄴城。
趙徽在哪里,袁紹就要在哪里。
如果趙徽全力攻打常山,單靠一個顏良,基本不可能守住。
“主公,趙徽大軍已在范陽半月,卻從未發動一次襲擊,恐怕常山并非他的首要目標。”逢紀道。
田豐道:“趙徽遠道來攻,必不可持久,主公只需再派一員大將,閉城緊守三個月,趙徽必然糧草不足,而退兵。”
田豐并不知道趙徽,擁有多少的糧草。
他只是依據冀州的糧草,來估算趙徽手里的糧草。
只是他卻不知道,幽州早已不是當初的幽州了。
再田豐眼里,趙徽手中的糧草,是少于袁紹。
而趙徽又是遠道來攻,運輸糧草時,路上消耗的數量就很大。
在他估算出,只要三個越,趙徽手中的糧草必然告急,就算趙徽再去搜刮糧草,最多也只能堅持半年。
田豐不建議袁紹和趙徽交戰,只要守住就行。
但是這并不符合袁紹的性格。
在袁紹看來,他的力量,并不會比趙徽低。
和趙徽之間的戰爭,至少也是五五開。
如果被一個黃巾軍出生的人攻打,他只能防守話,袁紹感覺自己的臉面全沒了。
他還有什么威信?
打,必須要打。
而且還要很漂亮的打贏。
“無需多說,我意已決。”
正常情況下袁紹并非是一個優柔寡斷的人。
一旦他自己心中有了主見,其他人很難勸說他改變想法決定。
那些猶豫不決的時候,是袁紹自己心中不能確定,然后又被下面的人影響,更加無法判斷具體的情況。
如果手下的人,都能有一致的決定,袁紹又怎么會猶豫。
田豐沒能說服袁紹。
其他謀士中,也有支持袁紹的。
審配就是最堅定的一個。
不像田豐,只要是袁紹做出的決定,審配都會支持,并且堅定的實行。
袁紹帶著高覽沮授等人,親自前往常山。
另一員大獎文丑,則是被袁紹派去抵擋太史慈。
青州那邊,袁紹暫時沒有調整還是以張郃為主。
將張望廖化壓制在東萊郡。
現在唯一讓袁紹有些擔憂的是兗州。
兗州現在呂布占據上分,如果在趙徽和袁紹交戰的時候,突然率領兵馬偷襲袁紹后方,袁紹必敗。
袁紹從來不想把自己的命運,交到別人的手中。
這一次的戰爭,趙徽想要打持久戰,但是袁紹想要速戰速決。
只是對于大部分世家來說,都不愿意打戰。
不管是勝是負,對他們來說,利益基本都是受損。
輸了,在戰爭他們所付出的資金人力,等于全都打水漂了。
就算打贏了,收貨最大的是袁紹,而他們的收獲并不一定高于付出。
他們只是想維持住穩定的局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