蔻水南岸,袁紹的士兵正在忙碌著。
一筐筐的土被倒在岸邊,一個個土坡被立了起來。
一丈,兩丈,三丈……
數萬士兵努力下,土坡變成土山。
土山堆好,袁紹命令士兵,在土山上,用弓弩向趙徽的軍營射擊。
但是趙徽用來迎擊他們的是投石車。
十架投石車,就立在軍營內。
一顆顆石頭飛過營寨,轟在袁紹剛剛堆好的土山上。
花費了數萬士兵,用了三天時間,才堆好的土山,沒多久就全都倒了。
這些土山,不過是臨時堆起來的,完全擋不住投石機的威力。
站在土山上的袁軍,只是射出一輪箭雨,就被迫退了下去。
袁紹這幾天的努力,又完全白費了。
“諸位,可還有什么對策?”
袁紹將逢紀沮授等來全都叫到身邊問道。
三天前立土山,是逢紀提議的。
可惜堆好的土山,連半個時辰都沒能堅持住,就全塌了,不僅沒能威脅到趙徽的營寨,反而袁紹自己的士兵損失了一千。
逢紀一計失敗,這個時候不敢在觸袁紹的霉頭,面對袁紹的詢問,眼觀鼻鼻觀心,把自己的存在感降到最低。
面對袁紹的詢問,沮授道:“主公,何不退后一步,讓趙徽渡過蔻水,到時候打不打就看主公的意思了。”
沮授還是勸袁紹后撤,不要在這里和趙徽交手。
不過和他田豐的意思不一樣。
田豐是想堅守,用時間拖垮趙徽。
但是從目前看來,趙徽完全沒有糧草的壓力。
田豐也已經被袁紹打發去中山了,沒有人在提田豐的意見。
沮授則是想通過主動后撤,讓趙徽的戰線拉長。
如此一來,趙徽后勤的壓力就會大增。
相反袁紹的后勤壓力就要小很多。
后勤壓力小,就可以用更多的力量,來和趙徽周旋。袁紹的勝率就會增加。
袁紹道:“退到何處為宜?”
郭圖被抓,或許對袁紹還是有利的。
至少他聽到不同的意見,少了很多。
如果這個時候郭圖還在,絕對會勸阻袁紹,不要退兵。
隔著蔻水,雖然袁紹無法進攻趙徽,但是趙徽同樣不好過來。
現在袁紹主動退兵,就是將常山拱手相讓。
退有退的好處,不退有不退的好處。
不管怎么說,都能說得通。
但是現在郭圖不在,逢紀之前的計謀又剛剛失敗。
對于沮授的提議,暫時沒有人站出來反對。
雖然袁紹的手下,很多人考慮的都是自己的利益,而且互相敵對。
但也還是有人忠于袁紹。在袁紹失敗后,寧死不降的人也有。
沮授道:“退到界橋以南。”
界橋在是在冀州腹地。
讓出一個常山,袁紹還能接受,但是讓出北方的常山中山,河間渤海四郡,袁紹卻是無法接受。
“后退百里。”袁紹最終決定。
后退百里,袁紹還是在常山郡內。他以常山郡城為點,等趙徽來攻。
“主公,袁紹撤軍了。是否繼續向前推進?”徐庶問道。
趙徽搖頭:“在等等看。”
趙徽不確定,袁紹會不會在自己渡河的時候,突然回頭攻打自己。
時間拖下去,對趙徽有利,趙徽完全不需要去冒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