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徽小兒,太自大了,也太小覷我了,區區一千人,就敢送上門來,今日就讓典韋有來無回,先斬他一臂。”
公孫瓚此刻難得充滿信心。
他不知道,典韋手中的一千人,都是經過叢林訓練的。
就算典韋真的只有一千人,公孫瓚的勝算也不高,最多是可以多跑掉幾個人。
何況典韋這次不僅僅只是一千人,另外還有兩路人馬加起來有四千人。
人數上絕對不會比公孫瓚少。
就在公孫瓚信心滿滿,準備親自率領兩千人,去阻擊典韋的時候,又有斥候來報。
“主公,在西北方向,二十里外,又發現了一支敵軍,有兩千人之眾。”鄒丹道。
還沒等公孫瓚消化掉這道消息,緊接著又有一個斥候急匆匆的來到公孫瓚面前。
“報,東邊二十里外,有一支敵軍,至少有兩千人。”
“可惡,我就知道,趙徽小兒又怎么會如此大意。五千人,竟然真的全都過來了。”公孫瓚道。
前面三天,都沒有典韋的信息,現在接二連三的收到。
公孫瓚并沒有慌張。
到底也只是五千人而已。
雙方的人數一樣,誰贏誰輸,還要打過才知道。
如果是在山林外,公孫瓚現在掉頭就跑,能跑多遠就跑多遠。
但是現在是在太行山內,大家都不熟悉的叢林戰。
公孫瓚不認為自己要害怕。
他的人比典韋先進入這片山林,更熟悉這一片地帶。
而且典韋這樣的絕世猛將,在山林內發揮出的實力,肯定不如外面開闊地帶。
在外面,典韋只要一匹戰馬,一對雙戟,就能橫沖直撞,殺人猶如砍瓜切菜。
但是在這山林內,戰馬跑不起來,典韋也只能步戰。
他殺敵的效率,遠遠比不上在外面。
而且在這山林內,要想殺典韋,也比在外面更容易。
在外面,公孫瓚沒有把握殺掉典韋。
可是在這太行山中,他認為有很大的希望,能夠殺死典韋。
樹林很是茂密,可以準備幾十個人,在暗處放冷箭。
典韋可以避開一支,但是他可以避開幾十支嗎?
他不知道,典韋率領的這一支人馬,是經過叢林戰訓練的。
公孫瓚還是以正常的思維來判斷。
他是以自己手中士兵的戰力,來估算典韋手中的兵馬。
所以一開始,他對雙方的力量對比的判斷,就已經是錯誤的了。
五千人對一千人,公孫瓚信心滿滿。
五千人對五千人,公孫瓚也不怕。
他的士兵,戰力會比典韋的差一點。可是他的士兵更熟悉這里的地形。
公孫瓚很快就做出了決斷。
典韋兵分三路,那么他也兵分三路。
不過三路兵馬的數量,并不是和典韋對等的。
兩路兵馬各一千人,他自己率領三千人,面對典韋的一千人。
他要先以優勢的兵力,斬掉典韋這一支人馬。
就算另外兩路不敵也沒關系,只要殺掉典韋,這次的戰斗的結果,勝利者就是他。
公孫瓚沒有選擇撤退逃跑。
在這山林茂密的地方,就算要跑,他們也跑不快。
公孫瓚這邊的一動,典韋也是很收到了消息。
這幾天,公孫瓚的營地周圍,可是一直都有典韋的斥候。
典韋并沒有因為公孫瓚率領三千人過來,就改變路線。
三千人而已,在這山林中,能發揮出來的戰力,和一千人不會差多少。
公孫瓚最擅長的是騎兵作戰,其次是攻城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