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馬林不怕麻煩,同意拿倫茨堡這個繁華的商業城市,換取迪特馬爾申這個還在叛亂的地區。當然,魏茨曼不能做主。這事,最終還是需要漢堡議會來決定的。
但是,魏茨曼卻覺得,漢堡議會肯定會同意的
因為,倫茨堡是一個漢薩商業城市,比較繁華。而且,它靠近基爾,還有艾德河連同西邊的北海,很有商業前途。
漢堡是什么地方那是一個漢薩商業城市。商人們最重視的,還是貿易發達的地區。至于土地他們又不靠土地吃飯,反而沒馬林那么在乎。
事實上,馬林清楚地記得,倫茨堡,就在后世大名鼎鼎的基爾運河邊上,的確算是一個很要害的地方。發展商業,的確很優良。
但同時,馬林也記得,后世的基爾運河,靠近北海這一段,也正是迪特馬爾申縣和斯坦堡縣首府伊策霍的交界線。即使失去倫茨堡的控制權,只要拿下迪特馬爾申縣的全境,還是可以利用到基爾運河的。當然,前提是呂貝克和漢堡愿意按照后世基爾運河的規劃開鑿運河。
事實上,后來德國當局之所以選擇在這里開鑿運河,也并非沒有道理。因為,沿著后世基爾運河的線路上,原本就有很多天然河流。開鑿基爾運河,只要把這些河流連接在一起,然后拓寬挖深就可以了。
但馬林實地考察后發現,若是挖運河,其實利用好現有的艾德河,會更加方便。因為,艾德河正好東邊緊挨著倫茨堡。而倫茨堡離基爾,只有二三十公里遠。不但如此,倫茨堡東邊,就有一個叫obereider的大河,向東延伸很長一段距離。若是沿著這個河道,再向東開鑿十幾二十公里,就可以連通基爾港了。
后世的基爾運河,之所以沒有選擇連通艾德河,而是選擇向下開鑿,恐怕也是因為漢堡在下面的原因。因為,開鑿運河時,漢堡是德國最大的港口城市。既然開鑿運河,自然要考慮到漢堡這邊。
而艾德河雖然開通運河更方便,但其西邊的入海口滕寧,離漢堡也遠了點。更重要的是,艾德河它不直,是彎彎曲曲的。用來行船的話,比較浪費時間。
而且,河道不直的話,后世那些動輒百米以上的長船,行走在曲折的河道上也很不方便。若是一個不小心,可能就擱淺了。所以,還是開鑿筆直的,通往最大港口漢堡的運河比較利于運輸。
但是,這要考慮到年代問題。在這個年代,長達百米以上的船是不存在的,超過30米長的船都很少。就地利用艾德河開鑿運河,反而更加方面。因為,需要開鑿的距離比后世基爾運河的工程量小太多了。
這個年代可沒有任何機器,不管是挖河還是抽水,完全依靠人力。所以,能夠降低工程量,還是盡量降低得好。開挖十幾二十公里的距離,即便使用純人工,只要年就好。若是開挖幾十公里,沒個十幾年都搞不定。19世紀末的時候,在蒸汽機的幫助下,集合全德意志之力量,也花了8年時間才挖通。換成現在的科技力量,估計要挖十幾年。但若是換成直接使用艾德河進行連通。那么,即使沒有機器幫忙,年也可以挖通了。
當然,從長遠看,艾德河過去蜿蜒曲折,的確不大適合作為通航的運河。只不過,眼下最重要的,就是解決有和沒有的問題,而不是好不好的問題。因此,馬林認為,先利用艾德河連通基爾,把運河搞出來。至于河道不直的問題,以后可以邊通航,邊另挖一條直接連通漢堡的運河河道。等到新河道挖好了,再堵住和棄用艾德河,連通并啟用新河道也不遲。
于是,馬林把這個方案用圖紙畫下來,并寫下大段文字注釋,提出自己的意見。然后,他先復制了同樣的一份,接著通過魏茨曼和赫爾曼,委托他們把圖紙送給呂貝克和漢堡的議會,表達自己的看法,并建議先利用艾德河,開挖連通基爾的河道,先把運河搞起來再說。這樣,以后就不用看丹麥臉色了
書友群,報錯章,求書找書,請加qq群277600208群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