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平寧半島,陰謀還在繼續,而且從不停歇。而遠在古巴的莫阿,威爾茨根據馬林的指點,卻順利低找到了紅土鎳礦。
威爾茨這一行人,當初為了找到莫阿的準確位置,就足足花了一個月的時間,徘徊來古巴東北沿海地區。經過反復對比海岸線,并登陸尋找馬林描述的湖泊,最終才確定了莫阿的位置。
幸運的是,古巴的泰諾人非常友好,看到威爾茨一行人后,沒有直接開弓亂射。威爾茨也是有多年工作經驗的人,很適時地送上了食鹽和面包等禮物,贏得了當地人的極大好感。
泰諾人本就溫和好客,威爾茨又懂得用小東西拉近關系。所以,威爾茨很快就在莫阿一帶站穩了腳跟。在泰諾人的熱情幫助下,威爾茨很快帶人修建好了居住的房屋,在當地安定下來。當然,泰諾人的要求是經常給他們帶食鹽。
實際上,威爾茨對于泰諾人缺少食鹽也是相當無語。為啥泰諾人就生活在海邊啊。可惜,古巴的泰諾人文明程度較低,只會用獨木舟打漁或者用土弓箭打獵。當然,還種植一點木薯,但種植技術極為粗放。雖然生活在海邊,泰諾人的食鹽,卻要勇敢者駕駛獨木舟,去墨西哥尤卡坦半島那邊,和墨西哥印第安人交換。墨西哥人懂得使用陶罐煮鹽,但墨西哥人是不會教泰諾人的,不然,他們哪有商品和泰諾人交換貿易
但是,駕駛獨木舟去尤卡坦半島交換食鹽,是一種死亡之旅。獨木舟太小了,大海若是發怒,不要什么大風暴,稍微大一點的小風暴,就能把獨木舟吞沒。所以,去尤卡坦半島找瑪雅人購買食鹽,成本很是高昂,而且經常搭上人命。
因此,莫阿附近的十幾個部族聯合開會,通知威爾茨只要每年給當地人足夠的食鹽,威爾茨可以在當地定居和“挖石頭”,并會得到當地人的幫助。當然,食鹽不是白要的,當地人也會拿出獵物或者木薯進行交換。只是,價格要便宜點,最好和瑪雅人在尤卡坦半島的價格一樣。需要說明的是,那些劃著獨木舟去尤卡坦半島換鹽的勇敢者,把食鹽販賣回古巴后,價格往往會提高數倍。畢竟,那是他們用命換來的。
當地人用木薯作為食物和交易的參照物,當然,也有貝類貨幣。但是,外人是不大可能承認貝殼貨幣的。比如,和墨西哥人貿易時,墨西哥那邊的貨幣,多半用可可豆作為參考對象。當雙方貨幣不一致時,能作為糧食的木薯和燕麥等,就成了重要的參考。
在尤卡坦半島,一磅食鹽換5磅木薯。但到了古巴,一磅食鹽,能換20磅以上的木薯。所以,當地酋長要求,如果威爾茨能以5磅木薯換一磅鹽的價格給他們大量的食鹽,那么,他在當地的一切活動除了殺人,就會得到當地人的大力支持。
威爾茨是知道布雷頓角島能給古巴大量食鹽的,所以,他毫不猶豫地答應了下來。而且,威爾茨還承諾,可以給當地人鐵制的農具和弓箭,方便當地人種地和打獵。這樣一來,雙方的相處就更愉快了。要不是馬林三申五令,嚴格禁止殖民者和當地女人發生關系,可能一些移民,已經和當地熱情的少女去滾床單了。好在,梅毒的恐怖傳說和馬林嚴酷的懲罰措施,嚇住了這些小伙子們。
安定下來后,威爾茨開始帶隊去找鎳礦。雖然馬林給了大致的范圍,但馬林那隨便一指,卻是很大很大的一塊地盤。所以,威爾茨等人也是跑斷了腿。幸好,威爾茨用黑面包作為酬勞,雇傭了一批當地人作為向導,倒也不擔心迷失在熱帶雨林里。
雖然說,馬林說明找的是紅色的土壤。可是,在沒有開發以前,古巴島上到處是茂密的叢林,和蔥郁的草地。想要找到紅土,得先扒開草木啊
就這樣,威爾茨找了兩個星期,才好不容易找到了紅土
也幸好紅土好認,不然,威爾茨非得累死不可。找到紅土后,威爾茨立即架起爐子,高溫灼燒那些采集來的紅土。
果然,高溫灼燒后,紅土變色,變成綠色的氧化鎳。同時,散發出刺激性的氣味2。終于找到鎳礦后,威爾茨激動萬分,立即開始著手開采紅土鎳礦,并開始把船上辦下來的爐子和管道,開始組裝,打算大規模煅燒紅土鎳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