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馬林的規劃,威爾茨需要在當地,把紅土鎳礦,煅燒成為綠色的氧化鎳,并用脫硫水塔,來收集二氧化硫氣體。
不過,剛生產的時候,因為管道破裂,以及施工人員對脫硫工作的不夠重視,導致脫硫系統漏氣。泄露的二氧化硫氣體,把人們熏得夠嗆。而且,還激怒了附近的泰諾人。于是,附近的泰諾人要求威爾茨停止制造這種“可怕的氣體”
立足未穩的威爾茨無奈,只好暫停生產。然后,他看到馬林給他的地圖上,標注著離莫阿不遠的地方有一個叫大伊納瓜島的島嶼。思考再三之下,威爾茨決定把煅燒紅土鎳礦的生產過程,搬遷到大伊納瓜島上去。他是來采礦的,不是來和本地人掐架的。如有可能,還是和平相處為好。
見到威爾茨不再制造那種可怕的氣體2了,泰諾人也不找威爾茨的麻煩了。
經過分配給威爾茨使用的船只的船員們的勘探,發現離莫阿大約100多公里遠的大伊納瓜島上,西海岸并沒有什么人口。而且,島上樹木很多,很適合砍伐下來作為柴火,用于紅土鎳礦的煅燒。
就這樣,威爾茨把挖礦和煉礦分在了兩個地方。當然,也避免了和莫阿當地的泰諾人的沖突。在煉礦地點搬遷后,莫阿當地的泰諾人,還主動幫忙挖紅土鎳礦。
在大伊納瓜島西海岸,威爾茨指揮工匠們重新修建了煉礦系統,完善了水脫硫系統。鍛爐隔絕空氣,但有一個風箱驅動的進氣口,以便輸入氧氣,和硫化鎳反應,生成氧化鎳和二氧化硫。
二氧化硫氣體隨著管道,進入水槽,被水槽里的水吸收。當然,因為2不像3那樣溶解度很大。所以,每過一段時間,吸收2的水槽里的水,吸夠了2后,會形成飽和的亞硫酸溶液。這時,水槽的水就不能繼續吸收2了。然后,惡臭的2就會溢出。然后,在場的工人,就需要及時更換水槽里的水。
原先飽和的亞硫酸溶液,則被倒入另一個容器內,由工人使用木棒不住進行攪動,好讓足夠的氧氣進入溶液,和亞硫酸自然反應,生成硫酸。
只是,這一過程,效率非常低。即便攪弄了幾星期,也只有一小半的亞硫酸轉化成硫酸。
而且,因為水蒸氣的揮發,會有2氣體泄漏出來,導致工人吸入2,危害健康。因此,馬林要求,頻繁更換工人,避免單人長期大量吸入2。而且,負責容易吸入2的危險工序的工人,馬林更傾向于使用黑叔叔
當然,等以后搞出了活性炭,馬林會搞防毒面具的。這樣,就不用讓任何人冒險了。
至于如何分離硫酸和亞硫酸不要太簡單哦。只要把混合溶液放在空氣里,任由水蒸氣揮發就可以了。3是無限溶于水里的,只要有水,3就會呆在水里,不會輕易逸散。而2不同,它和水的溶解體積比是40比1。隨著水蒸氣的揮發,2會漸漸逸散。當水減少到一定程度的時候,2就會逸散得差不多了。然后,剩下的,就是濃度較高的硫酸了
書友群,報錯章,求書找書,請加qq群277600208群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