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并非所有波蘭貴族都給面子的。就在馬林和齊格蒙特一世商量組建波蘭翼騎兵的時候,有一個叫瓦涅夫斯基的波蘭公爵表示了質疑
“馬林大公,您的騎兵表演固然精彩。然而,這并不能證明這些騎兵的戰斗力就真的強大。所以,我認為,應當進行一場騎士實戰比武,才能真正看出其戰斗能力”
瓦涅夫斯基的提議,得到了大多數波蘭大貴族的認同。畢竟,表演再好看,也不代表戰斗力就真的強大。而且,這些個大貴族,很喜歡看比武
馬林頓時有些郁悶,他一直不喜歡騎士實戰比武。因為,這太危險了。步兵比武還好一些,騎士比武很容易出現死傷。比如,著名的法王亨利二世,就不慎死于騎士比武。
所以,馬林從來不喜歡參加騎士比武,也不讓手下們進行騎士比武。騎士比武中,騎士不但容易被對手誤殺,而且被打下馬后,也有很大的危險性。比如,頭部著地的話,有容易摔斷脖子的危險。
但是,此刻馬林也是有些騎虎難下。而且,他手下招募的那1000槍騎兵,都來自騎士家族,比較看重榮譽。當馬林猶豫不決的時候,他們紛紛請戰。于是,馬林最終同意的騎士比武。但是,規模被馬林要求壓縮在100人的規模。
另外,馬林不提倡高速騎戰比武,而是要求低速沖鋒比武。這樣,傷亡的概率就小些。另外,在比武校場上,馬林讓人在地上放了很厚的干草。這樣,即使比武人員不慎被打下馬,有厚厚的干草鋪墊,受傷的幾率也更小些。
經過半天的準備,100名波蘭騎士終于在下午趕到了校場,負責和100名槍騎兵進行比武。
波蘭騎士用的,自然是28米到3米長的空心橡木騎槍。而馬林的槍騎兵們,使用的則是彈簧騎槍。彈簧騎槍的長度達到了四五米長,比空心橡木騎槍長很多。
因為是低俗沖鋒對戰,彈簧的緩沖功能自然用不上。所以,在發起沖鋒的時候,槍騎兵們都是右手向后一點,握著木桿。而左手,則握住前面連著彈簧的套筒。至于馬匹的操控,在接戰那一瞬間,是沒啥問題的。而且,因為沒有披著馬鎧,槍騎兵也很容易通過馬靴夾住馬肚子,操控戰馬前進的方向。不像穿著馬鎧的時候,馬匹感受不到騎手馬靴的力道或者感受不清晰,沒那么好使。
本來,馬林信心滿滿,但最后的結果卻讓他大吃一驚
當然,不是槍騎兵戰敗了,而是結果有些出乎馬林的意料
按道理,槍騎兵的彈簧騎槍比空心橡木騎槍長很多,能夠率先碰到對手。而且,板甲騎士穿著全身板甲,不好在馬背上挪騰,鐵定會被擊中的。如此一來,應該是那些板甲騎士被打下馬才對
沒錯,那些槍騎兵都率先擊中了那些騎士。但最后的結果卻是大部分波蘭騎士被打下馬,而小部分騎士,因為在馬背上太穩了,居然沒被打下馬,而擊中他們的槍騎兵,卻被強大的反作用力給震下了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