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結果是100波蘭騎士,被擊落69人。而另外31名波蘭騎士,雖然都被槍騎兵率先擊中,可掉下馬的卻是槍騎兵
“不應該啊”馬林疑惑不已。要知道,這1000槍騎兵,都來自德意志騎士家族,也都是從小練武的主兒,不比這些波蘭騎士差,可為什么他們反而被震下馬呢
在安排手下的蒙古醫生給那些摔下馬的槍騎兵治療摔傷的時候,馬林找來一個落馬但沒受傷的槍騎兵了解情況。那名槍騎兵面對馬林的詢問,想了好一會兒后,說道
“大公,我覺得這是因為對方右手持槍,左手依然牢牢地抓住韁繩。而我們卻兩手持著騎槍,沒有對方穩。相互碰撞后,我只有雙腳踩著馬鐙,而對方卻多了一只手抓住韁繩,比我更穩。所以,最終我落馬了,對方勉強沒有落馬”
“原來如此”馬林恍然大悟。的確,在這種碰撞過程中,一方單手抓著韁繩,另一方卻是雙手持著武器。幸好這是低速對抗,要是高速對抗的話,板甲騎士本就動能比槍騎兵更大,槍騎兵即使先戳到對手,對手有板甲保護,只要穩住,很容易把槍騎兵反震下馬。
“那么,我該讓槍騎兵們單手持槍可是,如果速度不快的話,彈簧的收縮,卻是降低了彈簧騎槍的沖擊力啊”馬林陷入了苦惱
當然,馬林在那苦惱的時候,齊格蒙特一世和那些波蘭和立陶宛的大貴族卻在那震驚了尼瑪,果然是一寸長一寸強啊。雖然對手被震落馬31個,可波蘭騎士卻有69人被打下馬啊最重要的是,穿著全身板甲的騎士在馬背上很不靈活,只能眼睜睜看著槍騎兵把彈簧騎槍率先捅到他們身上。還好有板甲護身,要是不穿板甲的輕騎兵,鐵定被捅死先
這個結果,也堅定了齊格蒙特一世組建一支槍騎兵軍隊的決心。至于那鵝毛雙翼,自然要被保留。畢竟,那個很拉風,有點像天使雙翼,而且沖起來還帶有聲效,很是帶感
但馬林卻暫時沒有理會他,而是思考了一晚上
等到第二天早上天亮了,滿眼血絲的馬林,終于想到了解決的辦法
辦法很簡單,就是在彈簧騎槍的鐵套筒和槍桿之間,插一個細小的軟木楔子。這個木楔子是倒三角形的,插入和拔出都非常方便。
插入這個木楔子后,彈簧騎槍的收縮就被木楔子阻礙住了。鐵套筒想要壓縮彈簧,就必須先撞斷這個軟木楔子。然后,才可以壓縮緩沖。
這個原理,有點類似艦炮后面拴繩子的道理。艦炮開火后往后倒退,掙斷繩子。而繩子斷裂,吸收了大量艦炮的后坐力
同樣的道理,彈簧騎槍的頭部撞到敵人后,反作用力后傳。傳到槍桿和鐵套筒之間,奈何有木楔子擋著,彈簧無法壓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