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洋上,戰爭的陰云正在迫近,埃及和印度幾個王公都在厲兵秣馬,準備打垮西葡聯和艦隊。但是,奈何印度不齊心啊。
比如,卡利卡特港,倒是因為西班牙和葡萄牙的聯合艦隊對卡利卡特王國貿易的嚴重破壞,加入了反對西葡聯合艦隊的陣營,并禁止兩國商船停靠卡利卡特港。
可是,卡利卡特這邊剛拒絕西班牙和葡萄牙,那邊一直眼紅卡利卡特印度最大貿易港地位的科欽邦國的王公,卻立即勾搭上了西班牙和葡萄牙,表示愿意和兩國貿易,愿意成為印度香料出口的貿易港。而且,還允許兩國戰艦停靠補給
本來,卡利卡特的贊默林土邦王公的稱呼已經聯合了一大批沿海邦國的印度王公,準備封殺海盜行徑的西班牙和葡萄牙了。可是,奈何科欽王公為了取代卡利卡特的香料貿易港地位,以獲得巨額的稅收,主動投靠了西班牙和葡萄牙,充當了帶路黨的角色。
而印度胡椒的產地很多,并不止卡利卡特邦國。而那些胡椒供應商,才不管是在卡利卡特港出貨還是在科欽出貨呢。對他們而言,除了卡利卡特小邦國本地的胡椒商之外,其他胡椒商,都是誰給錢就賣給誰。
至于桂皮的錫蘭斯里蘭卡和丁香和肉桂的東南亞商人,他們就更無所謂了。反正卡利卡特和科欽,都是印度西南沿海的港口。最終這些香料商人在哪兒做生意,取決于最終這場海戰的勝負。如果西葡聯軍贏了,那么,香料貿易中心很可能會轉移到科欽。當然,若是西葡聯軍打下卡利卡特,也許還會在卡利卡特,但控制者就變成了西葡兩國。而若是聯軍贏了,不用說,香料貿易中心還是在卡利卡特,掌控者還是贊默林家族
所以,未來是卡利卡特繼續作為印度的香料集散中心,還是科欽取而代之,都取決于接下來的這場海上爭鋒的勝負
不過,因為交戰雙方都需要大量的時間準備。因此,要打起來,至少得等到明年了
馬林現在是沒空理會印度洋上的爭端的,就算他理會了也沒用。因為,他沒有干預那邊的精力和實力。
據說,為了徹底稱霸印度洋上的香料貿易,西葡兩國可能會把戰艦數量從27艘提高到40艘。而且,都是大型的克拉克帆船。這還都是專業的戰船,其余可以運貨也可以輔助作戰的卡拉維爾帆船都沒算進去
馬林沒心思管印度的事情,他現在發愁的,是對美洲的控制問題。這段時間,他準備了大量的船只和物資,以及相關的人才,準備送阿本去巴拿馬建城和建立優良的淡水港。
可是,阿本告訴馬林從海上前往巴拿馬城,并不是那么容易的。其他路段還好,就在南美洲最南端的火地島海峽那兒,是非常危險的航海地段。
那里航道狹窄,船只一不小心就容易擱淺和觸礁。而且,在從大西洋進入太平洋的過程中,迎面會迎來猛烈的西風。
所以,在走那個被馬林莫名其妙地命名為“麥哲倫海峽”的彎曲海峽時,帆船的操控很是麻煩。
如果使用橫帆,不但迎風難以前進,而且很容易出事,比如擱淺或觸礁什么的。所以,在通過這個海峽時,阿本和他的船,使用的是三角帆。按照哥倫布那里學來的航海習慣,阿本的船也是準備了橫帆和三角帆兩套船帆的。當遇到順風的時候,自然懸掛橫帆,充分利用風力。而遇到逆風和橫吹的風的時候,自然要換上三角帆。
而從格林納達沿著南美東海岸南下,再經過麥哲倫海峽,沿著南美西海岸北上。這其中多次更換風帶,風向非常不穩定。因此,從格林納達南下開始,阿本的船大部分時間都是使用的三角帆。
可這種被歐洲人成為拉丁帆tsai的大三角帆,操縱起來很是麻煩。
首先,這里要說明一下,帆船的桅桿,上往往會綁定一根橫木。而這根橫木,主要是充當船帆的支撐骨架的。不然,船帆也展不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