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興之下,孔泰忽然想起來,似乎火繩槍的優點還沒完全展示出來。于是,他請求展示一下火繩槍的三段擊。
“何為三段擊”左布政使沈銳疑惑地問道。顯然,他不清楚。
但劉孟激動了
“難道難道是黔寧王沐英的三段法”
“黔寧王”沈銳一時沒想起來哪個王爺叫黔寧王。畢竟,沐家就沐英稱王爺,后輩世襲的是西平侯。
“就是沐家老祖”劉孟說著還指了指西邊雲南方向,沈銳恍然大悟。
孔泰得過馬林的交待,自然知道怎么說讓大明高興
“正是沐王爺發明的三段擊,逍遙子道長云游泰西,教過我主說漢話,幫我主改進火銃,順便也把黔寧王當年的三段法教給了我主。”
“那試試看”劉孟迫不及待地說道。
為了充分展示火力,孔泰安排了30名火槍手,排成三排,演示三段擊。
但在射擊前,這些火槍兵先在陣前擺放了很多拒馬
“嗯,貴軍果然深諳戰法,知道在陣前擺拒馬。”劉孟撫了撫胡須,點頭稱贊道。
“泰西之地多騎兵,幾乎每個邦國都有騎兵。而若是讓敵人的騎兵沖入火槍手陣中,必定會被其屠殺。所以,火槍手陣前必須擺拒馬先。另外,側翼還會有長矛手掩護。若是敵人步兵沖上來,火槍手們會后退入陣中,換長矛手上來和敵人拼殺”孔泰按照寶典上的提示介紹道。
不但如此,孔泰還讓人從船上拿了20根長矛下來,讓水手們手持長毛站在火槍手兩側,作出護衛狀。顯然,這是給大明演示戰術了。
不過,現場的大明文官和將士,卻把注意力放在了長矛的長度上
“哎呀,這些番鬼的長矛好長啊”一些文官驚嘆道。
當然長了,這些長矛長達4米左右。雖然已經是從6米被截斷成4米勒,可還是比大明的長矛長多了。大明的長矛,長度一般在2米左右,比這些長矛短了一半。
但此時,廣州前衛指揮使徐勇卻不屑道
“長矛這么長,如何靈活挪騰遇到靈活的對手,肯定只有失敗一途。”
按照華夏武術的要求,長矛的長度,一般和使用者站立后,右手上舉的總高度一樣。如此,才更適合施展長矛的武藝,可左右挪騰,靈活無比。若是太長,就失去了靈活性。徐勇顯然是懂武藝的,所以對北海國的太長的矛有些不屑。
但孔泰解釋道
“徐將軍,您說的是懂武藝的將領。事實上,本國使用長矛的,都是最下層的步兵,不通武藝。他們不需要一個人大發神威,只要知道拿長矛捅人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