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京師很多官員,更習慣吃粳米。所以,大明最重要的產糧區,也根據需求,主要種植粳稻。在后世,蘇省依然是全國最大的粳稻產區。包括其江南地區和江淮地區,一直是重要的粳米產區。
當然,說這些都是虛的。最主要的原因是馬林喜歡吃粳米啊
所以,作為小弟的斯康達,必須為馬林尋找粳稻的稻種。然后,移植到北美地區和長江流域氣候相似的地方種植,供應給馬林食用。
為此,斯康達特地跑去糧鋪,采購粳稻的種子
粳稻的種子倒是不難采購,畢竟,粳米在大明就很受出身長江以北的官員們青睞。所以,粳稻比小麥好買多了。斯康達隨便找個糧店,就購買了100石粳稻。
在采購完粳稻后,斯康達還購買了大批兩廣本地的秈稻的種子。畢竟,馬林控制的熱帶殖民地,不適合粳稻的生長,只適合秈稻生長。而在此之前,馬林雖然從印度獲得了秈稻的種子,但他不太相信阿三的稻種,于是讓斯康達在大明也采購一些優質的秈稻種子。
除此之外,斯康達還采購了大量糯稻的種子。之所以如此,是因為馬林打算以后用糯米釀醋,當然也可以釀酒。此外,還可以打年糕總之,糯稻的用途也很廣。雖然糯米不能當主食,可卻用途廣泛。而用糯米釀醋,也是重要的用途之一。畢竟,用蘋果釀醋,成本有點高,還是用糯米釀醋更劃算些。而蘋果嘛,還是給人直接吃的好
斯康達采購完糧食種子后,終于開始采購別的了
既然來到大明,不采購絲綢簡直就說不過去啊于是,斯康達借用兩廣總督衙門的威勢,請來了廣州城里幾家大絲綢供應商,向他們采購生絲,以及部分絲綢面料。
之所以以采購生絲為主,是因為東西方的審美不同。大明人認為美的絲綢面料,歐洲人未必認同,反之亦然。
所以,解決東西方審美差異的最好辦法,就是從大明采購生絲回去,紡織符合歐洲人審美的絲綢布
眼下,大明的生絲價格非常便宜。市面上,一擔生絲一司馬擔,重約120斤左右才50兩左右,平均每斤生絲才041兩白銀的樣子,比萬歷年間05兩每斤生絲的價格還要便宜很多。畢竟,萬歷年間時候,因為白銀的大批涌入,造成了物價的上漲。而在正德時期,白銀尚未大量流入,此時大明,物價比萬歷朝還要低。
斯康達提出大肆采購生絲,但廣州的絲綢商人們并不太樂意。為啥因為他們有自己的銷售渠道。總不能因為斯康達一句話,就把原本打算賣給老客戶的生絲賣給他吧
但這并不是問題,當斯康達提出用每擔生絲56兩的價格采購后,那些大絲綢商人頓時拋棄了節操。除了少部分必須優先供給的來頭較大的客戶外,其余客戶的優先級,都被排到了斯康達的后面誰叫斯康達加價一成多呢